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这个欧洲落魄小国,颠覆了我对欧洲的印象
TUhjnbcbe - 2020/11/19 15:34:00

今天,想聊聊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魔性太大,走过欧洲30多个国家之后,唯有它的国旗在脑袋里挥之不去,在阿国开车困的时候,只要看见这个国旗,我就清醒了。

是它,是它,就是它

我们是从希腊西北部开车进的阿尔巴尼亚,从阿国的南部海滨城市萨兰达向北开到首都地拉那,再向东北去了科索沃,最后又折回来向西进了黑山,基本贯穿了阿尔巴尼亚。

如果说在欧洲旅行提前一天稍微查查路线,再借助导航都能抵达,那阿尔巴尼亚是作为例外存在的。

欧洲自驾最美的路我可以说出很多条,但欧洲自驾最惊险的路,只在阿尔巴尼亚。

从过边境的时候,就找错了几次路,边检就在眼前看得见,但经常绕到死路里,再退出来重新走。

挂阿国旗的科索沃边境,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下午三四点我们到边境之前就快没油了,进入阿尔巴尼亚后不久有一片休息区,有一些大巴车、小商店、加油站,我们停下来加油,结果油枪有问题只加进去三升。

想着前方再加吧,结果没多少高速路就上山了。然后就是让人绝望的看不到头的山路,走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

黑夜来临,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

我担保城市里看不到这样的黑,城市的夜晚只有五彩斑斓的黑。

当时我真的伸出自己的手,却无法感知手的位置。

没有铺装的盘山路,路况很差;

没有灯光,没有网络信号;

沿途没人没村落;

车没油!!

那有什么呢?

野狗,从漆黑的路旁往车上扑,扑上来之后才能看见它们的钛合金狗眼。

羊群,仿佛无人看管的三两成群出现在路边。

还有蚊子。

没信号没有人都没关系,但缺油警报一直叫,没有加油站问题很大。

这条山路只能容纳一辆车,无法掉头,路上还经常出现大坑,开快点就能掉下山去。

后来下山的路,我们就靠着不刹车的惯性往前滑。

已经夜里十点多了,孩子们都睡了,下午加的3升油可能随时让我们就地露营。

这个时候华哥为了提神,讲起阿尔巴尼亚的几个印象标签:人贩、*贩、黑手*……

突然路旁出现一片灯光,对面还来了一辆车,虽然有点担心对方的来历,但借着旁边的灯光,还是把对面的车拦下来了。

一片希望的光

去首都再次经过

来车上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看了我们就问,你们是中国人吗?

我们说是,他说跟我来把,我们这里有中国人。

然后华哥就跟着他朝着那一片灯光走过去,领出来一个年轻的中国人和一个年纪大的当地人,都带着工程帽。

年纪大的当地人见我就说:“别害怕,别慌。”

虽然有点担心,但还没有到怕的地步,他一见面就这样说,我就觉得后怕,或者叫之前应该怕。

他说他年轻时去中国留学过,现在他们在这里提炼石油。最后他们协商由40多岁的男人开车,我们跟车下山去加油站。

其实离小镇和加油站只有5公里了,但在山上的时候是看不见的。

终于加到油

达到预定的住宿地已经12点多了,老板说你电话也打不通,不知道你们还来不来。

后来在阿尔巴尼亚的见闻,让我联想到一个拧巴地挣扎着融入主流而又格格不入的人。

流离失所的童年

阿尔巴尼亚曾是古希腊殖民地,

公元前年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部分,

4世纪末先后被东罗马帝国和斯拉夫人占领,

年起受奥斯曼帝国统治近年,

年,霍查领导的共产*武装夺权,

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

独立前的阿尔巴尼亚算得上的颠沛流离,如一个无力支撑自己的孩子,在各种权力的阴影下流转。

以至于阿尔巴尼亚境内既有古罗马遗迹、奥斯曼风格民居、东正教堂、又有清真寺、苏联风格建筑、还有近几年为了吸引游客新建的地中海风格海滨小镇。

虽然每种都没有太大的规模,但他们就是如此神奇的存在于同一个国家里。

人们为了适应不同统治也做出了改变,公元1世纪阿族人主要为基督徒。奥斯曼统治时期,因为税收*策原因改信伊斯兰教,而战后共产*统治时期,宗教信仰遭到查禁,阿尔巴尼亚又宣称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无神论国家。

现在,阿尔巴尼亚是欧洲最世俗化的伊斯兰教国家,没多少清真寺,也没有严格的礼拜仪式,从服饰和生活习惯上亦很难判断这是个伊斯兰教国家。

这片土地上曾有一种罕见的习俗——宣誓处女。

这源于他们“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父权文化,女人是附属品,被包办婚姻,出嫁后被视作丈夫的私有财产,甚至连外出都被限制。

一个家庭一旦没有了男性继承人,即意味着灭顶之灾。为了保护家庭,一些女人选择宣誓成为一个男人。

从那一天起,脱掉红妆、减去长发、告别家务,开始着男装、抽烟、喝酒、外出工作、持枪保护自己和家庭。这种人在当地叫做Burrnesha,她们需终生保持处女之身,不能结婚,一旦违背自己的誓言就会被处死。

宣誓处女们

还在世的Burrnesha已经不多了,都是高龄老人,这个中世纪开始的传统直到20世纪才为人所知。我在阿尔巴尼亚的时候,最想去看的就是这些人的生活,但她们都生活在落后的山村里,有些甚至没有公路,也不通电。

语言不通,交通不便,加上我们在阿尔巴尼亚行车的经历,我很快就放弃了这个念头。之后看了一些纪录片,心酸的泪眼模糊。

镜头里被问及你们后悔自己的选择吗,她们大多表示不后悔。

但被问及你们是否建议其他人这样生活的时候,她们有的沉默,有的说世界不止爱与婚姻,但都藏不住脸上的落寞。

做了一辈子男人,这个宣誓处女想留着长发离世

爱与被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拒绝的感情。

而这个流离失所的小国,爱很克制,也很奢侈。

众叛亲离的少年

如何众叛亲离?

首先要有很强的疑心病,其次要有很强的执行力。

而这两点霍查都有。

年,霍查与邻国南斯拉夫断交。

年,霍查与赫鲁晓夫断交,结盟中国。

年,尼克松访华激怒了霍查,与中国关系降温。

年,中国撤回外交顾问,阿尔巴尼亚盟友尽失,成为世界上最孤立无援的国家。

曾经的友谊见证

霍查在国内残酷清洗异己、在国际上和盟友决裂,他要求阿尔巴尼亚人民必须“时刻准备着”,认为所有人都想侵略他们的国家。

于是,霍查启动了一项大修碉堡的计划。

据估计,完工的碉堡数量超过70万座,每平方公里有5.7个堡垒,而阿国的人口只有万。一座碉堡的造价与一套两居室公寓相当,这导致了阿尔巴尼亚本就落后的经济雪上加霜。

今天,它们依旧分布在城市、乡间、小镇、无人山中,有些被拆掉抽取钢铁、有些被涂鸦装饰。它们被凝视,同时也凝视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提醒他们的过去,这是一种不可能被忽视的心理暗示。

如果你问一个欧洲人对阿尔巴尼亚有什么印象,大多数都说不上来,少数人说他们很穷,而且总是很生气。

的确,阿尔巴尼亚穷,基础设施很差,道路没修整,沿途很多烂尾的道路、桥梁、房屋。开到首都附近,才有好一些的路,山里的人通上电就算一个生活的大成就。四个孩子的家庭每月可以获得35欧元的*府补贴,而这些钱仅够覆盖每月的咖啡支出。

阿尔巴尼亚咖啡

至于总是很生气的印象呢,可能受过战斗民族影响的人都不爱笑。我们在塞尔维亚的房东老太太,不仅很严肃,洗衣房里还放着猎枪。

没有公路,没有工作,医院。那种生活,不用亲身经历,只需要路过,我就已经感觉到其中的破败和绝望,那些被荒废的房子,显然主人没打算再回来了。

年阿国人均GDP为欧盟平均值的30%,年阿尔巴尼亚的失业率为14.7%。

艰难的生存环境让很多人铤而走险,由于对岸就是意大利,很多阿尔巴尼亚人做起了非法*品交易。

买烟吗?

大量的农民参与到大麻的种植里,还有些村落被武装起来,警察都不敢去。城市里也没好太多,居民们在庭院、阳台上种植大麻,而警察负责送种子和上门收作物。

年,阿尔巴尼亚非法*品的收入是45亿欧元,占当年全国GDP的一半,

从上至下都参与了这桩大生意,年5月,在一桩*品走私交易中,包括海关警长在内的20多名官员被捕。

透明国际把阿尔巴尼亚评为欧洲腐败最严重的国家。

更为恶劣的是,他们绑架当地年轻女性到境外从事色情行业。在罗马尼亚也有很多妇女前往西欧从事色情服务行业。不同的是,阿尔巴尼亚妇女是被绑架去的,而罗马尼亚妇女是合法自愿去的。相同的是,她们都是为生活所迫。

阿尔巴尼亚还有一个几乎与全世界都不同的习惯——摇头表示yes,点头表示no。这种拧巴,一时半会儿适应不过来。

众叛亲离的还有自己人,越来越多的人放弃祖国,去海外谋生。今天,在外国的阿族人比在国内的还多。阿尔巴尼亚是向外移民人数第二高的国家,仅次于叙利亚。

因为年轻人失去了希望。

用力过猛的青年

年,阿尔巴尼亚开始改革开放。

年,因*府的庞氏骗局而发生大规模骚乱,后演变成内战。

年,加入北约。

年,成为欧盟候选国。

如果阿尔巴尼亚的山间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那首都提供的是五彩斑斓的炫彩。

这是年当选的现任总理埃迪·拉马的杰作,年轻时他是一个在法国游荡的青年画家,在他的治下,首都开始从一个灰色城市变成一个彩色空间。他说:我们必须摆脱过去了。

阿尔巴尼亚总理画作

为了加入欧盟,他还做了几件大事,拆除了前高官的违章建筑,关闭了多所不合格的大学,捣毁了20多年没有警察敢进的大麻村。

不过这位总理去年圣诞收获了反对派扔上台的鸡蛋。

抗议收费公路的,抗议教育体系的,抗议*府腐败的人们纷纷走上街,开放后的阿尔巴尼亚人似乎想要尽快摆脱过去的束缚。

已经等待太久的他们迫不及待的打开门,为了迎合和融入周围的世界,而导致了很多用力过猛的痕迹。

只要是来过阿尔巴尼亚的外国人,一定会对满大街的奔驰印象深刻,路上有一半以上的车都是奔驰。

这里的奔驰都是在海外打工的阿尔巴尼亚人回国时带回来的,都是在欧洲早年被淘汰的车型,他们对奔驰的爱整齐而统一,不管多老旧,奔驰的标志都要铮亮。

近年因为*府推广旅游业,拥有海滨资源的小镇都开始修建地中海风格公寓,我们在海边城市萨兰达见到了很多来度假的意大利人。

走到公寓里面,就能发现这些外表地中海的公寓缺少一个地中海的内核,家居设施普遍质量不高,往内部走走,就能发现这些楼没有规划,道路混乱,楼间距怪异。

而海滩上以碎石头为主,整个城市就像是为了迎接游客而抢建出来的。海滩上的停车场是哪里有空停哪里,自会有纹身青年上来收费,吃饭的地方都是喧闹的美国流行音乐,所有商户都乐意收欧元。

海边小城物价并没有那么低,忘记多少钱了

至今唯一一位访问过阿尔巴尼亚的美国总统小布什,不仅受到了阿族人热情的拥抱和握手,离开后还收获了一尊雕像。

估计小布什也没想到,自己在世界上唯一的雕像,位于巴尔干半岛的阿尔巴尼亚。而这里,人们刚刚砸了前领导人霍查一万多座雕像。

如今,阿尔巴尼亚是欧洲国家中唯一没有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的。*府统计,40%的成年人能使用至少一种外语,主要是英语、意大利语、希腊语。但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中,他们更愿意学英语、德语、甚至土耳其语。

我们在阿尔巴尼亚碰到的年轻人基本都能听懂英语,可见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无声的调节生活的方方面面。

几年前一个老板曾跟我说,他不愿意招聘太穷出身的人,并不是歧视穷人,而是他们面对问题更容易过激。

所以苦难的确有价值,但只有走出来的苦难才有价值。

否则,苦难只是苦难。

很显然,阿尔巴尼亚加入欧盟的路“阻而艰”,移民到阿尔巴尼亚,除非你准备再展现一次国际友谊。

看完本文,阿尔巴尼亚的说唱MV你也能看懂几分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个欧洲落魄小国,颠覆了我对欧洲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