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随着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废弃垃圾也变得越来越多。你可能想象不到,一个小小举动,就可以化解“垃圾围城”,促进资源循环,改善营区、训练场环境,让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环保、更健康——这,就是垃圾分类。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做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全军和武警部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加速推进垃圾分类制度,全国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驻地部队各级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也初见成效。
与此同时,更多与环保息息相关的低碳新理念,走进官兵生活和驻训地演训场,广大官兵积极投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军营,持续维护驻训地生态环境,支援和参加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以实际行动为美丽中国“增绿添彩”。
让守卫的地方越来越美,这是中国军人的绿色梦想。日前,围绕军营生态建设话题,记者采访了军委机关业务部门和部队官兵,发回了这组报道。
让守卫的地方越来越美
——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负责人就军队生活垃圾分类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解放军报记者孙兴维通讯员周胜勇高日好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抓好部队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工作,以实际行动投身美丽中国建设
近日,军委后勤保障部对军队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再部署,全力推动这项工作落实。为此,记者专访了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负责人。
记者: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在全国进展如何?
负责人: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成效初显。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或正在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垃圾分类纳入法制框架。
根据相关数据,国内三家外卖平台每日订单量万单左右,按照每单使用1个塑料袋,每天仅外卖所用塑料袋可覆盖42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于59个足球场。
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我国仍处起步阶段,垃圾分类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我国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根据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分析数据显示,年以来,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上升,年超过2亿吨,同比增长6.81%。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垃圾围城”的紧迫形势,开展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势在必行。
记者:军队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状如何?
负责人:军队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是指军事区域内人员按相应规定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降低生活垃圾的处置量,提高可回收物质资源化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落实国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年,《关于军队单位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意见》印发。明确对于驻地已实施强制分类制度的军队单位,要积极主动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坚决落实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和驻地有关要求,积极做好营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于驻地尚未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的军队团以上机关、院校、科研和医疗单位,要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其他单位应当按照要求,以及驻地人民*府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指南,自觉稳步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年,在北京地区组织开展5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营区建设。
生活垃圾分类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加快推进军队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于引导官兵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不断改善营区和驻地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军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负责人:各单位要按照军委领导关于垃圾分类工作军队要走在社会前列的要求,依据国家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步骤,分期分批、积极稳妥地推进军队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年底,驻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46个重点城市)军队单位产生的生活垃圾基本实现准确分类和收集,与驻地的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有效衔接;到年底,驻地级以上城市军队单位,严格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生活垃圾总体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记者:按照军队单位垃圾分类要求,应该如何完善配套设施?
负责人:各单位要按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总体要求,结合营区占地规模和人员数量,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完善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桶站、处理站,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最大限度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鼓励使用先进成熟的一体化、智能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和处理等设施设备,确保有害垃圾单独投放、其他垃圾有效分开。军队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所需经费,优先使用标准经费,确有不足从切块分配经费中解决。
记者:垃圾分类的标准有哪些?
负责人:按照《关于军队单位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意见》,军队单位生活垃圾分为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其中,有些地方省市,易腐垃圾又称为厨余垃圾或湿垃圾,其他垃圾又称为干垃圾。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新版标准,将生活垃圾类别调整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记者:做好军队垃圾分类工作如何实现军地衔接?
负责人:各单位加强与驻地*府沟通衔接,及时掌握垃圾分类目标任务和实施计划,形成军地合力推动的良好局面。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资金保障力度,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垃圾分类设施建设,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社会化保障。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工作,建立单位主导、官兵参与、社会保障的工作模式,推动军队单位垃圾分类良性发展。
部队野外驻训,驻训地生态如何保护?请看记者从第71集团军某旅驻训地发回的报道——
环保新理念走进训练场
■解放军报记者陈利
特约通讯员杨琪潇薛维高
枪停,烟散。从“战场”返营的官兵,除了带回演训相关器材,还有一袋袋分类打包的废弃物。
5月28日下午,某滩涂湿地驻训地,第71集团军某旅一场营战术演练落下帷幕。
“驻训几个月,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不少。”走下演训场,三营指挥保障连官兵说,“生活垃圾按规定打包,弹药包装、构工伪装、废弃油料等演训中产生的废弃物,我们都会当日完成清理。”
此外,他们还利用训练间隙,对演训场环境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没有任何废弃物被遗漏丢弃。
近年来,部队越来越多参与野外驻训,环境整治与维护的新理念正在从部队营区走进训练场。
环保纪律列入演训规则
谈起刚刚结束的战术演练,三营指挥保障连班长苏建知懊恼不已:他们班的训练水平一直走在全营前列,本该是演练中的“得分选手”,没承想,却因个别战士破坏了训练场植被被“环保督察员”扣了分。
“在演练中设置‘环保督察员’,是我们旅的特色做法。”营指挥员秦*韬翻开《演习评分实施细则》说。
该细则提出,旅机关在选定对抗场地后,要对整个战斗过程进行环保评估,各火力单元在执行战术命令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规定。
为何要制定如此严苛的环保规则?
秦*韬指着远处一片片芦苇荡告诉记者,驻训场地处候鸟栖息地带,是当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去年刚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驻训地大多选择在人烟稀少、地处偏远地区,但这类地域大多对生态平衡要求标准更高。我们不仅要把训练质效提上去,更要把环境保护好。”秦*韬说。
年,这个旅完成装备换代升级。此后一段时间的野外驻训,多型新列装武器要在该驻训地完成射击“首秀”。如何选择既便于实弹射击展开,又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损害的新阵地?
最终,旅*委选定了一段远离宿营区沙化土壤地带,虽然那里没有便利的交通,但火药爆炸、车辆装备行驶后对地表的伤害最容易修复。
走在这个“精挑细选”的射击阵地,一个个加盖的水泥池引起了记者注意。
雨后的滩涂湿地清风徐徐,一名哨兵正在导弹阵地警卫执勤。
“这是我们专门修建的废水废料‘回收站’。”保障部助理员蒋成说,弹药启封后产生的废料和火炮射击后清洗炮管的废水,具有很强的污染性,如果随意丢弃排放或处置不当,很容易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网造成污染损害。“有了这样一个个污水池,环境污染的风险大大降低。”
环保纪律列入演训细则,“绿色方案”带来了练兵新景观——
疏散隐蔽,官兵们更加注重依附利用地形地貌,与周边环境自然融合;开辟预备阵地,依托芦苇荡形成的天然隐蔽网,大大缩短部队转场时间……
演兵场上的特殊战斗
苇草摇曳,河水幽鸣。边走边聊,记者不知不觉已与驻训官兵一起走回驻训地宿营区。
与印象中的整齐划一不同,这片宿营区的帐篷并没有集中排序,而是三五成群、依据地形和植被穿插安设。
到了饭点,走进作战支援营饭堂,只见包装瓜果的纸箱、饮料瓶等可回收物被官兵自发收集起来,并由专人运送到附近废品收购站。剩菜泔水等厨余垃圾,则由当地的养殖户前来回收清理。
问及官兵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如何处理,营司务长饶先云带领记者参观了一条横穿宿营地的小溪。
“小溪的水清澈透亮,清晨和傍晚,都能看到成群的小鱼追逐嬉戏,还有那一只只攀附在芦苇秆上的河虾。”饶先云告诉记者,能在宿营区看到这么和谐的生态景象,得益于前些年的一次环保专项行动——
曾经,因为生态环境保护不善,这条河道渐渐淤塞,水质浑浊。不仅看不到鱼虾,盛夏天热时,十几米外就能闻到恶臭味。为了让这条河流河畅水清,部队与当地有关部门联手开展河道清理整治工作。
烈日下,官兵们不顾训练疲劳,拿起脸盆和自制打捞疏浚工具,跳入河中清理垃圾。另一边,几辆地方派遣的工程车辆在战士们的协作下,同步开挖着一条连接当地污水处理厂和营区排污口的专用管道。
“环境设施整治只能管住一时,官兵人人养成保护环境自觉行为,才能标本兼治。”饶先云说,在那以后,旅队接连制定下发《场区水网生态保护十不准》《场区环境保护奖惩细则》,明令禁止在河道里清洗油污物品,乱扔垃圾、排放污水;不准钓鱼捉虾,破坏水网生态……
他们还结合优良传统教育,开展“共同守卫美丽滩涂湿地”专题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宣传环保知识,引导官兵人人养成生态保护行动自觉。
“如今,凡是第一次来参加野外驻训的官兵,首先要学习环保规定。”饶先云说。
军民携手保护生态
3年前,还是列兵的罗庆第一次参加野外驻训,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片花开鸟鸣的水畔。
一个清晨,正在溪流交织的树丛里晨跑的他,突然发现几处树干上悬挂着数只被粘鸟网缠绞死亡的小鸟。时至今日,一想到当时的场景,罗庆仍会一阵揪心。
谈及对这片湿地的生态保护,该旅保卫科群工干事徐建军感触颇深。
在他看来,官兵环保意识强,注重营区周边环境保护,引来不少迁徙的候鸟、野生动物栖息于此……有段时间,曾有不法分子前来非法捕猎。
起初,旅队成立一支由官兵组建的巡查分队,定期对滩涂地区巡逻,对不法渔猎人员进行劝阻。由于部队没有执法权,不法渔猎行为难“根除”,还因此引起纠纷,牵扯了官兵的训练精力。
“保护驻训场生态环境,要善于借助驻地执法部门的力量。”一次军地恳谈会上,该旅领导提出与驻地派出所、渔业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联合监管需求后,当即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同意。
很快,驻地派出所、渔业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派出工作人员,协助部队共同监管驻训场的生态环境。
蓝天白云下,战士们在高过膝盖的草丛中开展专业基础训练。
一次夜间执勤,上士钟小伟发现不远处的芦苇丛中闪烁着昏暗的灯光,还伴着“沙沙”响声。
“可能有人在非法捕捉鸟类!”钟小伟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走近查看,发现芦苇丛中果然有人正在下网。
他当即喝令制止,并配合随即赶来的巡逻民警一起收缴了非法捕猎者的工具。月底,钟小伟因此被机关表彰为“环保之星”。
这两年,该旅*治工作部还精心制作宣传卡片,到驻训地村民家中宣讲保护滩涂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鼓励群众参与环境监管行动。
如今,有了驻地执法机构和群众的共同参与,官兵们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练兵备战工作中。
本文刊于6月5日解放军报05版
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