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阿尔巴尼亚浪费我国援助物资,耿飚考察后,
TUhjnbcbe - 2025/5/12 16:56:00

开国将军脱戎装、外交风云志向长

经过几十年浴血奋斗,新中国终于伴着晨曦被宣告成立,这并非意味着战斗的结束,而是标志着新战场的开始:这个初生的国家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外交环境。

年初,为了缓和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党中央决定把耿飚调到外交部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外交生涯。

接到这一任务的耿飚诧异万分,从童工到军团司令,从反围剿长征路到新中国建立,身经百战的他一路都在前线和战士一起浴血奋战,而外交工作对这个十几岁就拿枪革命的红军将领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耿飚

他感到任重道远,故而忐忑不安。在老领导的再三劝说下,耿飚带着家人去了北京。

在北京,周恩来总理召见了耿飚,说起当年耿飚从延安护送美方观察小组到晋察冀根据地以及他在军调部工作时与国外友人打过交道的事情,又给他强调了外交工作的重要性。

之后毛主席又召见耿飚,给他讲国家要把军官调去担任外交官的考量:新中国刚成立,国际环境复杂艰苦,外交官不仅要可信,更要有能力。

耿飚认为自己只是个扛枪的泥腿子,如何去外国与洋人打交道?

外交

毛主席则一口否定了耿飚的顾虑,说如果他没这个胆,那就是自己看错人了。一番话说得耿飚立正行军礼,向主席保证一定完成任务。主席笑称“耿猛子又回来了。”

就这样,耿飚拍掉了烽火硝烟中带来的满身战灰,就接受了新的任务,走向了搞“外交”的道路。军旅生涯23年的他也正是因为转入了外交部工作,在年国家在全军实行军衔制时,错过了授衔的荣誉,不过这并不能降低他的功绩。

耿飚被任命为中国驻瑞典大使,与之同去的还有姬鹏飞、黄镇等十位将军,他们是祖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批大使。出国之前,这些昔日的“兵鲁子”都要被集中起来学习外交礼仪。

外交

所有人住在新华饭店里,体验了从未用过的弹簧床等先进设施,又到北京饭店吃西餐,学习座位安排、执刀弄叉、切肉喝汤抹黄油等餐桌礼仪。

随后他们又被安排在中南海怀仁堂旁边的几间小屋里,隔着纸糊的窗户观摩了其他国家的驻华大使向毛主席呈递国书的仪式。

经过培训后,耿飚一行人踏上了各自的外交征程,与他同行的,还有妻子赵兰香。因为按照规定,当时瑞典国王接见时不能随身带翻译人员,而耿飚与赵兰香都不会讲英语。

外交

为了保证正常交流,耿飚就自己花钱找当地的瑞典人来做自己和妻子的英语老师。夫妻二人每天勤苦练习,还相互纠正发音。没过多久,两人终于脱胎换骨,说起英语来像模像样,变成了像那么回事的大使人员。

由于耿飚等人是新中国第一批驻西方国家的外交官,所以西方国家就老是会把中国大使和其他国家的使馆人员放在一起比较,为此耿飚暗自立下志向,自己绝不能做得比别人差。

除此之外,耿飚还经常组织使馆内的人员一起升国旗唱国歌,以提升新中国的影响力。

经过这样不认输不怕苦的共同努力,中国在大使馆举行的第一次招待会来了多位贵宾。在招待会上,一身西装的耿飚看上去不像是带兵打仗的兵鲁子,于是瑞典的一位将军很不服气地问他曾带过多少兵。

耿飚

耿飚带过的战士不计其数,为了回答这位将军的问题他便掐指算了起来,最后说大概十几万人吧。

话一说完,这位瑞典将军直接站起来对耿飚敬礼,并感叹地说耿飚带过的兵比瑞典全境士兵的数量都要多,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年1月,美国在朝鲜进行了持续一年之久的细菌战,中国使馆人员向各界人士揭露了美国这一严重罪行。而许多人认为美国是个民主国家,不会做这种违反国际公法的事情。

细菌战

为了揭穿美国人的恶毒面孔,耿飚特地去拜访了医学博士安德烈女士,正义的安德烈亲自去朝鲜搜集证据并回来撰写发表了调查报告,剥开了西方“民主和人道”的外衣,引起西方媒体大量转载,影响很大。

在外交方面,哪个国家最重要,耿飚就会被派到哪个国家。

外交

六年过后,在北欧打下扎实外交基础的他被调到巴基斯坦,培育了坚实深厚的中巴兄弟友谊,在我国西南大门种下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友谊大树,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交给他的安定四邻的外交任务。

年,耿飚又被派到有“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之称的阿尔巴尼亚,毛主席嘱咐他一定要搞好与这个国家的关系。然而来到阿尔巴尼亚后,耿飚却发现了一个情况,让他对这个任务产生了怀疑。

当时我国本就一穷二白,但是阿尔巴尼亚政府却要求我国要援助他们每个农业社都有电视,不仅把我国援助过去的化肥堆在地里任凭日晒雨淋,还把借助我国资助的原料做成的衣服卖到我国赚钱。

阿尔巴尼亚

我国一年资助给阿尔巴尼亚的人均资金甚至远远超过我国当时一个农民的年收入。也就是说,中国自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对阿尔巴尼亚“有求必应”,换来的却只是他们的肆意浪费。

经过再三思考,耿飚人如其名耿直到底,还是给当时主管欧洲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写了一封长信,如实反映了真实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乔冠华

意见转到国内,又被周总理转交给毛主席。主席看了耿飚的信后,大加赞赏,说他敢于说真话,是个好大使。随后根据耿飚的意见,国家逐步调整了一些对外援助的工作。

耿飚在外交部的岗位上忘我地工作,不仅善于思考,还喜欢钻研问题,深得外交部干部、职工的好评,为后人树立了中国老一辈外交家的崇高风范。

他认真贯彻中央的外交方针和政策,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扩大了新中国的影响,为开创和发展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耿飚

1
查看完整版本: 阿尔巴尼亚浪费我国援助物资,耿飚考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