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理论之中,致良知是核心其核心内容,而致良知的本质就是养浩然正气。一个有一股浩然正气的人,才能长久立于天地之间。
必须在身心上有了验证之后,真正的体会到了这件事情,才算是无善无养,养浩然正气才算成功。什么叫做浩然正气呢?就是刚正不阿的一种气质,它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往往会透露出无私无畏的精神和正大光明的处事风格。
王阳明虽然出身于一介书生,但是他在打仗的时候却用兵如神。王阳明打仗一直没有失败过,这在我国军事历史上实属罕见。
有一年王阳明奉旨去平反战乱,到了地方之后,王阳明做了详细分析,他认为如果使用武力压迫对方,必然会使敌我双方矛盾更加深化。况且自己也没有几分胜算,所以,他想了另外一个取胜的办法。
王阳明得知起义的首领名字叫是哈吉,这个哈奇的母亲因为身体有病一直卧病在床。王阳明便亲自领着郎中去给哈吉的母亲看病。时间不长,在王阳明和医生的精心养护之下,哈奇的母亲病情好转,甚至能够下床走路了。因为这件事情,王阳明给哈吉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于是,王阳明趁热打铁,又给哈吉写了一封信,信中告诉他说:“你不要再搞叛乱了,我们最好和平相处。如果你再这样打下去,对我们双方都没有好处。倘若你妥协了,双方的日子都会好过。”哈吉看到信后,又想起王阳明给目前治病的事情,终于被王阳明高尚的人格所折服。于是他就妥协了,这样,王阳明没用一兵一卒就平息了一场叛乱。
这就是一种大丈夫的格局,君子立于天地之间,应该一心为公,胸怀坦荡。虽然说王阳明的这一做法是为了平叛战乱,但是他所做出来的事情,也是普通人所做不来的。如果换做你的话,你能带着医生去给敌人的母亲治病吗?这就是一种大格局,大胸怀,这就是养浩然正气,立君子威风。
将王阳明的这个思想放到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就容易理解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只关心眼前的私人利益,对当前的得失而担忧。这样的心态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人生之路漫漫,有时候必须敞开胸怀,放大格局,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不要能因为一些小的私利就和对方产生矛盾。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实,人生当中的很多事情就和塞翁失马的道理是一样的,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只是当时自己没有觉察到,自己没有预见。所以,男子汉大丈夫,胸怀坦荡,养一身浩然正气是非常重要的。
古往今来,所有大成就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养浩然正气,立君子威风。有浩然正气,这也是为人处世的一个准则。然而,生活中有一部分人,表面看上去大公无私,但你和他接触久了,却觉得他这个人为人做事的时候特别的小气。
相反,有一部分人外貌给人的感觉朴实无华,但是他做事的时候光明磊落,从来不计较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总是甘于奉献,乐于助人,让我们体会到了那种浩然正气。正如《弟子规》中所讲:“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道非貌高。”
王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是他心学体系的一个核心内容。为什么他打仗的时候,能够做到百战百胜?为什么他有一个大的胸怀和格局,因为他遵守着内心的良知。致良知应该是一个人的根本修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依靠良知的指引,为人做事光明磊落,这样自然会养成一身浩然正气。
在现实的生活中,假如一个人都能做到立君子威风,养浩然正气,有一个大的格局,大的胸怀,甚至引领着整个社会风气这个人必能久立于天地之间,精神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