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阿尔巴尼亚探秘地堡之国的独特魅力
TUhjnbcbe - 2025/4/4 21:13:00

阿尔巴尼亚,这个被誉为“山鹰之国”的国度,不仅因其国旗上象征着英勇与自由的黑色双头雄鹰而闻名,更因一个别称——“地堡之国”而引人注目。这个称号源自于霍查执政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在那个时代,阿尔巴尼亚面临着外部威胁,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全国范围内大量修建了地堡,总数高达75万座。令人震惊的是,当时的阿尔巴尼亚总人口都不到万,这意味着平均每三个人就拥有一座坚固的地堡。这些地堡在阿尔巴尼亚的土地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几乎无处不在,因此,这个国度也被形象地称为“地堡之国”。抵达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的斯坎德培广场后,我急切地开始搜寻地堡的所在。据我之前的了解,这座广场周边就藏匿着这样的历史遗迹。不久,在广场东南侧的一条幽深街巷中,我偶然瞥见了街角那座静默的地堡。它孤寂地屹立,仿佛在低声细语,向我娓娓道来那些久远的往事。部分地堡经过改造,如今已成为博物馆,旨在回顾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同时展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BUNK’ART2”地堡博物馆。探访位于斯坎德培广场附近的“BUNK’ART2”地堡博物馆,您需要先购票入场。门票价格为阿尔巴尼亚列克(ALL),折合人民币大约是30元(全价)。穿过不起眼的地面入口,地堡的内部世界便展现在眼前,令人眼前一亮。在地堡博物馆的半球形地面部分,顶拱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照片,这些照片主要聚焦于阿尔巴尼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与生动场景。这些照片所展现的内容广泛而丰富,既包括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领导人物,也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还有战争及历史事件的生动记录。总体而言,地堡艺术馆所珍藏的黑白照片,堪称阿尔巴尼亚历史的宝贵见证与真实记录。这些照片为我们揭示了该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风貌、战争痕迹、社会变迁以及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对于这些照片的解读与理解,往往会因个人历史观的差异和立场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地堡上那块斑驳的铁牌,仿佛还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如今看来颇为荒诞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的领导人,这位自诩为“欧洲社会主义明灯”的权威人物,在孤立的境遇中陷入了疑神疑鬼的怪圈。他感觉四周的国家都对他怀有敌意,东西方阵营都在企图对他不利。在这种思维影响下,他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策略,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修建地堡,作为防御工事。结果,在短短的时间内,七十万座地堡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遍布全国。尽管这些地堡在地面上的外观只是简朴的半球形建筑,然而它们的内部构造却极为复杂,通道纵横交错,房间数量众多。这些地堡如今成为了展示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时期珍贵历史文物、照片和资料的场所,让人们得以一窥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凝视着地堡内陈列的军事装备、生活用品和宣传海报,我仿佛穿越时空,亲临那个历史悠久的年代,深切体会着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风貌。若你对阿尔巴尼亚的地堡充满好奇,不妨继续探索这个国家的其他角落。这些地堡在阿尔巴尼亚的每个角落都有其身影,无论是海岸线、城市、公路边,还是居民区和农民的庄稼地里,你都能发现它们的踪迹。这些密密麻麻的地堡,无论大小,总数高达七十万座,给阿尔巴尼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上世纪70年代,建造一座地堡的平均费用为美元。这些地堡的总投入远超出了二战时期著名的法国马奇诺防线的两倍,同时,所消耗的水泥量更是马奇诺防线的三倍之多。这一数字惊人地接近于年中国全年的水泥总产量,达到了万吨,而令人感慨的是,这些水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无偿援助的。普通地堡的设计通常为直径约5米、高度5米,墙壁厚度达到30厘米,其主体部分深埋地下,仅露出地面的部分包括一个圆形的顶部以及射击孔。地堡的射击孔设计。在海岸线沿线,众多地堡被精心修筑。在这数十万座地堡之中,既有设计简朴的单体地堡,也有内部通道错综复杂、房间众多的地下工事系统,甚至有些地堡能够容纳飞机。其中一架中国当年援助的战斗机,虽已破烂不堪,却静静地躺在地堡中,成为了一段历史的见证。在首都地拉那以东的达依特山脉中,隐藏着前领导人霍查的秘密巨型防核武地下堡垒。这些地堡的外观或为圆形,或为方形,其水泥墙壁厚实且坚固,尽管历经岁月侵蚀,斑驳痕迹难免,却依旧能窥见当时建造时的宏大规模与深厚投入。这些地堡中,部分保存完好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的地堡,已经过精心改造。它们或被改造成小型博物馆或艺术馆,展示着阿尔巴尼亚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探访,为当地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或被转变为咖啡馆、酒吧或餐厅,其独特的地堡建筑风格为顾客带来别具一格的消费体验,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还有的地堡被巧妙地改造成仓储设施,利用其坚固的结构和封闭的空间特点,为各类企业或个人提供理想的货物、工具等物品存放场所。这些地堡不仅承载着阿尔巴尼亚的历史文化,还摇身一变,成为了艺术家们挥洒创意的舞台。它们利用地堡独有的空间感和神秘氛围,进行艺术创作并举办展览,为艺术界提供了别具一格的创作与展示环境。在阿尔巴尼亚的沿海地带,不时可见一些矗立在海边的地堡。它们有的历经海水侵蚀,痕迹斑驳,有的则被巧妙地打造成游客们的摄影胜景。为了增加吸引力,一些地堡的外墙被涂上明艳的色彩,或是装饰上壁画、涂鸦等艺术作品,使得这些地堡在保留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座小巧而精致的单体地堡,静静地伫立在阿尔巴尼亚的沿海地带。它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旧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地堡的外墙虽然历经沧桑,但那些明艳的色彩和精美的壁画却为它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游客们纷纷驻足,用镜头捕捉下这难得的瞬间,感受着这座地堡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这些静卧在阿尔巴尼亚沿海地带的地堡,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它们曾是战争的见证者,如今却已转型为这个国家独特的旅游名片,引得全球游客慕名而来。“共享多彩世界”的运营者是李毅军,一位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视觉中国和中国图库的签约摄影师,同时还是教授级高工和注册咨询师。他拥有丰富的游历经验,是一位资深自助游驴友,曾游历过四十多个国家。他的作品集结成《西域光影》《天路胜景》《旅途撷趣》和《仔细打量这多彩的世界》四本行摄图记书籍,在当当网、京东商城等平台均可购买。此外,他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上百篇游历散文,并有多幅摄影作品被报刊杂志、网站和影展选用。如今,他定居在北京,继续分享他的多彩世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阿尔巴尼亚探秘地堡之国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