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地区是中东欧重要的地缘政治板块,其多山的地理形势造成了巴尔干地缘文明的碎片化和断层线。“一带一路”进入巴尔干半岛虽然初见成效,考虑到该地区曾是“欧洲的火药桶”,先后多次卷入战争,对此,中国需要保持足够的战略谨慎。一方面,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充分考量巴尔干半岛基于地缘文明断层的复杂政治态势,这包括巴尔干半岛国家的民意变化以及欧美主要国家在巴尔干半岛的政治介入,它们将共同构成“一带一路”得以顺利推进的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碎片化的巴尔干半岛也是市场化的一种“优势”,它预示着充分的市场潜力。通过文明碎片化的整合,存在跨越地缘文明断层的发展空间,这无疑与“一带一路”的市场一体化实践是相吻合的。因此,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巴尔干半岛的推进,需要尽可能考虑巴尔干的区情,特别是其处于地缘文明断层所带来的碎片化风险格局,借助巴尔干文明合作的趋势,确立与巴尔干大市场相一致的“一带一路”市场整合发展取向,这既有利于中国规避战略风险,也有利于推动巴尔干地区跨越文明断层线并走向一体化。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中东欧南部,三面环海,处在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和黑海之间,不远处便是地中海,属于地中海文明圈。历史上,巴尔干地区是著名的“欧洲的火药桶”,早在-年就发生了两场巴尔干战争,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二战中,巴尔干半岛也是狼烟四起,战火连天。巴尔干是冷战初期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率先发生冲突的地方,也是20世纪90年代欧洲唯一发生战争的地区。它是地缘政治和地缘文化兼备的区域板块,也是亨廷顿所描述的“文明断层线”地区。冷战终结后,除了苏联崩盘之外,巴尔干半岛也发生了南斯拉夫彻底解体的事件,留下了“国际孤儿”科索沃。
狭义的巴尔干地区由9个国家组成,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黑山、波黑、北马其顿,其中,有6个国家是南斯拉夫解体后形成的。广义的巴尔干还包括希腊、塞浦路斯在内。在地理上,土耳其的部分领土延伸至巴尔干半岛,但习惯上没有把土耳其列为巴尔干国家。与中东欧的北部和中部地区相比,巴尔干半岛的民族文化更具有欧亚的特性。它虽然与西方社会同宗同源,都是在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但两者之间明显存在文化基因的差异,这也是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的重要依据。
在当代人的记忆中,中国与巴尔干半岛的联系大部分发生在冷战期间。中国一度深深地卷入巴尔干半岛的地缘政治,其动机完全是出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考虑。奇怪的是,中国连续几十年点燃着阿尔巴尼亚这盏“欧洲的明灯”,却不是为了对付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而是用来抗衡东方社会主义的“头”———苏联。年后,随着中阿关系的破裂,中国也转移了对巴尔干半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