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阿尔巴尼亚的海滨上,有着许多废弃的碉堡。
当时贫穷落后,街上没有私人汽车。
从地理角度上来说,阿尔巴尼亚不应该穷,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这个国家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1、恩维尔·霍查在任期间,国内经济一塌糊涂
阿尔巴尼亚位于欧洲的巴尔干半岛,面积仅有2.8万平方公里,人口却高达万,是欧洲最贫穷,最落后的国家。
年,阿尔巴尼亚从法西斯的统治中解脱出来,宣布正式独立,恩维尔·霍查成为了阿尔巴尼亚独立后的第一位领导人,自此开启了他长达40年的统治。
霍查建立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高度集权政府,在建国初期,霍查对国家进行了改造。
霍查大肆没收了外国资本以及国内资产阶级的资产,将其国有化,随后又将矿产,水利等自然资源以及航空,铁道,银行等国有化,年底,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其国内GDP的97%。
彼时的阿尔巴尼亚刚解放,在经历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压迫和二战的创伤后,国内一片狼藉,资金和原材料匮乏,每年还得从国外进口20万吨粮食,老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何来的力气发展工业?
因此阿尔巴尼亚的工业化进程极为缓慢,甚至连螺丝钉都得依靠进口。
可以说,阿尔巴尼亚建国初期,完全是依靠苏联的援助。
除了老大哥苏联,霍查视全世界为敌,认为所有国家都有可能朝阿尔巴尼亚开战,于是他在国内掀起了一场把“阿尔巴尼亚地堡化”的运动。
霍查斥资1.75亿美元和大量人力,在国内造了几十万座碉堡,这些碉堡静静地矗立在阿尔巴尼亚的各个角落,让阿尔巴尼亚成为了“碉堡之国”。
然而这场碉堡运动完全是霍查的“被害妄想症”,这些由钢筋水泥打造的碉堡成为了笑话。
更令人绝望的是,这1.75亿美金,是阿尔巴尼亚出口铬矿石换来的,而这笔钱本来是打算用于发展工业的。
令阿尔巴尼亚经济雪上加霜的是,60年代初期,阿尔巴尼亚与苏联老大哥断交了。
于是,霍查将希望放在了中国身上。
虽然当时的新中国也才成立没多久,但是中国还是毅然决然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给阿尔巴尼亚援助粮食,帮助其发展工业,带动其经济发展,中国每年至少给阿尔巴尼提供10亿美金的援助。
到了70年代末期,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关系有所改善,与此同时,国内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因此缩减了给予阿尔巴尼亚的援助。
霍查针对此事,发表长文指责、批评中国,中阿因此断交。
失去了中国的援助,阿尔巴尼亚人民的生活真正陷入了水深火热,人们连基本的食品都没有了。
由于经济体制约束,阿尔巴尼亚的单个家庭不能饲养任何牲畜,只能依靠合作社提供粮食和肉。
但是由于国内的经济一塌糊涂,合作社也提供不出粮食。
在霍查统治的40年里,阿尔巴尼亚甚至连一条高速公路都没有建造,阿尔巴尼亚人民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阿尔巴尼亚。
因为当时国内的所有企业和大工厂几乎都是在与中国建交时,在中国的扶持下开展的。
阿尔巴尼亚的前《人民之声报》总编M.埃莱兹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叔叔曾参加抗法西斯战争,他为了这个国家付出了一切,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连肚子都填不饱,只能吃一些野生的干栗子度日。当时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已经完全不行了!”
2、霍查去世,阿尔巴尼亚迎来新机遇与新危机
年4月11日,霍查去世。阿利雅接任。
阿利雅上台后,宣布将坚定不移地走“霍查”之路。
面对霍查留下的烂摊子,以及老百姓的日益不满,阿利雅不得不作出改变。
年11月,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9届12中全会召开,阿利雅宣布删除宪法中的以下条款:
“禁止与外国建立合资企业和团体以及从外国借贷。”
“禁止宗教活动。”
阿利雅逐步打破了全封闭的外交政策,开始积极地与不同体制的国家进行往来和合作,改善了同东欧各国的关系,使得阿尔巴尼亚不再是一座“孤岛”。
与此同时,阿利雅还逐步调整了霍查时期的集体制经济制度。
阿尔布尼亚仿佛在越变越好。
然而,阿利雅并没有深层次地解决阿尔巴尼亚人民的生活问题,也没有改变集权统治。
阿尔巴尼亚国内的有识之士开始发起反抗运动。
西方势力趁机上场,试图搅乱阿尔巴尼亚的局势。
西方媒体宣称:
“要让自由之风吹倒阿尔巴尼亚这块东欧共产主义的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
阿尔巴尼亚国内的先进分子要求阿利雅向戈尔巴乔夫学习,实行东欧式变革和多党制,学习西方的民主和公开。
情况越来愈不可控。阿尔巴尼亚陷入了空前的混乱。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整个社会失控了。
暴力分子趁机发动打砸和抢劫等骚乱事件,工厂和企业全部停产,甚至连机器设备都被破坏。
地拉那等地的霍查雕像也被示威群众推倒,学生游行抗议,要求修改霍查大学的名字。
铁路和公交全线停摆。疯狂的阿尔巴尼亚人把街边的绿化树木砍了当柴烧,毁坏了上千座学校和建筑物。
农民们抢夺合作社的土地和牲畜,将原先集体化的财务占为己有。
大部分人只能靠西方紧急运输来的食品援助维持生活。
当时约有30万阿尔巴尼亚人逃亡国外,占了全国人口的10%。
直至今日,仍有有大批阿尔巴尼亚难民流落在希腊和意大利。
阿尔巴尼亚仿佛成为了一个无政府国家。
这场暴乱让本不富裕的阿尔巴尼亚雪上加霜,阿尔巴尼亚在这场混乱中遭受的经济损失甚至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遭受的还要严重。
年阿尔巴尼亚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35%!通货膨胀率高达%!
根据阿尔巴尼亚统计局的数据,年阿国的GDP下降量是前15年里下降最多的一年,相当于年的水平。
阿尔巴尼亚家企业,由于原材料短缺,25%-30%的企业停产,濒临破产,失业人口高达19.2万人。
阿尔巴尼亚年的财政赤字高达33亿列克,相当于全年预算收入的47%,外债则从4亿美金增长到了8亿美金。
阿尔巴尼亚成为了东欧GDP下降最厉害,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最高的国家,未来一片黑暗。
联合国甚至将阿尔巴尼亚称为欧洲唯一的“最不发达国家”“欧洲的乞丐”。
孙维熙曾在他的《阿尔巴尼亚,希望在哪里》一文里提到:
“阿尔巴尼亚街上看不到小轿车,不少人还在骑毛驴,自行车都是稀有之物。”
国内的蔬菜水果价格涨了三到五倍,消费品价格更是翻倍增长。
民众日常所需的肉蛋糖等严重匮乏,甚至连面包的供应都陷入了危机。
与之相反的是,国民工资并没有增长。
这引起了阿尔巴尼亚全国城乡的恐慌。
英国的经济学家在年发表文章称:
“阿尔巴尼亚至少在未来两年内生产不出食品,也没有钱从国外进口食品。”
阿尔巴尼亚国内的政党则表示:
“这个国家只差一步就要陷入灾难之中,改变刻不容缓。”
因此,阿尔巴尼亚开始全面改革开放,接受来自世界各国的援助,与各国建立了经济往来。
阿尔巴尼亚经济逐渐复苏,虽然其经济起点极低。
年,阿利雅因“互相勾结,滥用职权;利用特权践踏公民平等”的罪行,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成为了阿尔巴尼亚历史上第一位受审的总统。
阿尔巴尼亚迎来了新的明天。
在政府大刀阔斧的价格改革和税收改革下,阿尔巴尼亚的通胀得到了控制,财政赤字明显下降,生产开始逐渐恢复。
3、现状如何?
年,阿尔巴尼亚正式加入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在中国不计前嫌地帮助下,其经济快速发展。
如今的阿尔巴尼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私有化程度达到了70%,农村人家家户户都有新房子,全国各地都有公路,人均GDP也高达美金。
虽然与其他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相比,阿尔巴尼亚的经济还是未能追赶上来。
但是阿尔巴尼亚的进步也是让世界有目共睹,这个“碉堡王国”最终还是在种种困境中挺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