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特犟的小国刚和苏联翻脸,就派兵进苏军
TUhjnbcbe - 2024/5/5 16:15:00

二战结束后,苏联势力拓展到中东欧地区。冷战的序幕拉开后,苏联又通过建立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等经济、政治、军事组织,试图将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粘合为一个强有力的国家集团。不过,东欧诸国各自具备不同的国情,故而对苏联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其中一国,起初亲近苏联,后来却同苏联翻脸,由此在苏联阵营内部引起了变动。

1.各有所求,各取所需

这个国家就是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余万,是苏联阵营中最小的国家之一。巴尔干各国之间的关系,向来错综复杂、矛盾丛生。阿尔巴尼亚和周边邻国(南斯拉夫、希腊)也存在领土争端、历史遗留问题。在此情况下,只有依靠外部大国,方能实现自保。所以冷战初期,阿尔巴尼亚向苏联靠拢。

年苏南关系破裂后,苏联就急于在巴尔干南部寻找另一个立足点,以方便向东地中海区域投射影响力。阿尔巴尼亚濒临地中海与亚得里亚海,对于苏联而言,恰好具备相关的战略地位。阿尔巴尼亚需要苏联的物质援助,而苏联也需要阿尔巴尼亚充当战略据点,苏、阿两国各取所需,关系逐渐升温。50年代前期,苏、阿两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关系。

2.国情利益不同,矛盾逐渐产生

然而,苏联和阿尔巴尼亚国情不同、利益有异,所以两国间的稳定关系不会维持太久。我们都知道,苏联向来奉行权力高度集中的威权体制,一直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对东欧各国推行控制、施加影响。而阿尔巴尼亚却是一个有着反抗强权传统的国家。苏联虽然对阿尔巴尼亚提供过许多帮助,但阿尔巴尼亚并不愿就此对苏联“马首是瞻”。

果不其然,年苏共“二十大”之后,苏、阿“蜜月期”结束,两国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争端,并有愈发严重的趋势。当时,苏联调整了对内对外关系,由此引发了苏东阵营内部的分歧。在此情况下,苏阿两国之间的矛盾也逐步加剧。年,苏联停止对阿援助,并撤走了援阿的专家与顾问,两国关系向着更糟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两国展开了一场“火药味很浓”的争夺。

3.争夺军事基地,关系极大恶化

年春季,阿尔巴尼亚军队突然进行一系列部署。当时,阿军指挥部加强了战备,并为每个干部配备了武器。同时,阿军各部的装备也得到了加强,例如,驻萨赞岛的阿军,获得了新的巡逻艇、鱼雷艇;驻卡拉布林角的阿军,增设了新的炮兵连。阿军的以上部署,多数围绕苏军发罗拉海军基地展开。正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阿军的这一系列行动,目的不言而喻。

年4月29日,阿军军官率50人登上苏军舰艇,取缔了苏军的值班人员。留守的苏军人数较少,故而一度成为了阿军的“阶下囚”。当然,鉴于苏联是超级大国,所以阿军虽然暂扣了苏军的舰艇,但也不敢做出过于出格的举动。此后,苏联领导层作出决定,撤回了在阿的所有潜艇部队、水面部队和所有船只。苏、阿两国对发罗拉海军基地的争端,也暂时告一段落。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很多人就会问了:阿尔巴尼亚如此冒犯苏联,苏联就没有出兵干涉?其实,这可以用“形势复杂”四个字概括。首先,苏、阿并不接壤,苏联难以有效干涉。其次,阿尔巴尼亚是多国利益的交汇点,美国、英国、希腊、南斯拉夫都有利益融汇于此。最后,彼时苏联的注意力尚集中于别处(东德“柏林墙”问题),没有太多的精力同阿尔巴尼亚纠缠。

不过,苏联虽然没出兵阿尔巴尼亚,却也并非没有其他的制裁手段。发罗拉争端发生后,年年末,苏联宣布同阿尔巴尼亚断交,终止对阿的一切经济与军事援助,并将阿尔巴尼亚排斥在华约组织体系以外。当然,阿尔巴尼亚也不是坐以待毙的角色,其在同苏联交恶后,又大力发展同中国的关系,继而获取了大量来自中国的援助。

参考资料:《列国志·华沙条约组织与经济互助委员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犟的小国刚和苏联翻脸,就派兵进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