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第三期
TUhjnbcbe - 2024/4/25 17:17:00

马歇尔计划

(一)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该计划于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是由8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成立于年,成员国总数8个,总部设在巴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前身为年4月16日西欧十多个国家成立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年12月14日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等共20个国家签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决定成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公约获得规定数目的成员国议会的批准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于年9月0日在巴黎生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正式成立。经合组织的宗旨: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帮助成员国政府制定和协调有关政策,以提高各成员国的生活水准,保持财政的相对稳定;鼓励和协调成员国为援助发展中国家作出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经济状况,促进非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二)经合组织秘书处在巴黎的工作人员应经合组织8个成员国的要求进行研究和分析工作,成员国的代表在致力于研究重要问题的各委员会会面并交换信息,理事会是经合组织的决策机构。8个成员国的代表在专业委员会会面,就具体政策领域(如经济、贸易、科学、就业、教育及金融市场)提出建议并审议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进展,经合组织共有个委员会、工作组和专家小组。每年有四千多名来自各成员国政府部门的官员参加经合组织委员会会议,对经合组织秘书处开展的工作提出要求,进行审议并发挥作用。理事会是经合组织的决策机构,由每个成员国及欧洲委员会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理事会定期召开成员国驻经合组织大使级会议,并通过综合一致意见的方式进行决策。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部长级会议,讨论重要问题并为经合组织的工作确定重点,理事会指定的工作则由经合组织秘书处的各个司局来完成。经合组织秘书处设在巴黎,两千多名工作人员支持着委员会的工作,七百多名经济学家、律师、科学家和其他专业人员从事研究和分析工作,他们主要分布于12个业务司局。秘书处的工作是和委员会的工作平行的,每个司局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委员会,以及委员会属下的工作组和分组。秘书处由一名秘书长领导,四名副秘书长协助工作。经合组织的职员都是成员国公民,但他们在经合组织任职期间以国际行政人员的身份工作,不代表各自国家。经合组织对职员的国别没有配额限制,只本着平等机会的政策聘用来自各个国家,拥有不同领域经验的高素质人员。

(三)经合组织是由其8个成员国资助的,各国向经合组织年度预算捐款的比例根据一个与其经济规模相关的公式而确定。经过理事会批准各国也可以向一些特殊活动或项目提供不包括在主要预算之内的单独资助,经合组织的年度预算及工作方案都由理事会决定。年4月16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经济严重削弱,迫切需要联合起来实施马歇尔计划以稳定欧洲经济。英国、法国等18个国家根据年4月16日通过的《欧洲经济合作公约》成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设有部长理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主要目的是确保各成员国实施美国财政援助,发挥各成员国的经济力量,促进欧洲的经济合作,为欧洲复兴作出贡献。年9月0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改组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经济合作公约是年4月16日缔结的公约,年4月16日由参加“马歇尔计划”的奥、比、丹、法、希、爱、冰、意、卢、挪、荷、葡、英、瑞典、瑞士、土等十六国政府代表及美、英、法驻德占领军总司令在巴黎缔结。以通过经济合作促进欧洲(主要为西欧)经济复兴为宗旨,主要内容为:缔约各方各自和集体地充分使用资源,大力促进生产;缔约各方采取为实现公约宗旨所必需的所有方式加强经济联系;建立由缔约各方组成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拟订“欧洲复兴计划”提交美国和推进缔约各方之间及美欧之间的经济合作。

(四)在战争结束六年后大半个欧洲依然难以从数百万人的死伤中平复,战火遍及欧洲大陆的大部分,所涉及的地域面积大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的轰炸使绝大多数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它们的工业生产。欧洲大陆上的许多著名城市(例如华沙和柏林)已成为一片废墟,而其它城市(如伦敦与鹿特丹)也遭受严重的破坏,这些地区与经济生产相关的建筑大多化为一片瓦砾,数百万人无家可归。虽然外援使年的荷兰饥荒有所缓解,但战争对农业的破坏还是导致欧洲大陆许多地方出现大面积的饥饿,而~年欧洲西北部罕见的寒冬又使这一情况进一步恶化。所受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交通运输设施,战争中铁路、桥梁以及道路都成为对方空袭的目标,而进行运输的商船也常常被击沉。西欧的中小城镇和村庄所受的毁坏程度基本上较轻,但交通运输的破坏还是使这些地区的经济与外界的联系几近断绝,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耗费大量财力,而此时大多数陷入战争的国家的国库已被消耗殆尽。一战后的欧洲经济也遭受较大的破坏,大衰退一直持续到年,还造成经济的不稳定和全球性的经济低迷。此时的美国虽然正经历孤立主义的苏醒,却还是试图促进欧洲经济的增长,特别是通过与美国几家主要银行的伙伴关系。当德国无法偿还他们的赔款时美国通过大大增加对他们贷款数额进行干预,这笔债务直到年双方正式交战为止都还没有偿还完毕。

(五)因此华盛顿中的多数意见认为一战后的这段历史不应重演,虽然哈利·杜鲁门及国务院依然继续着其务实的外交政策,认为有必要进行援助,但国会对此兴趣不大。起初大家普遍认为欧洲,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的重建并不需耗费过多,它们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殖民地快速恢复其经济。然而到年这些地区的经济依然不见起色,持续几年的寒冬又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在不断增长的高失业率、因食品短缺导致的接连不断的罢工以及一些国家的社会动荡下欧洲经济的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到年欧洲经济依然徘徊在战前水平以下,并几乎看不到增长的迹象。农业生产是年水平的8%,工业生产为88%,出口总额则仅为59%。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铁幕原意为封锁某国家或某集团,后转为某国家或某集团对自己实行铁桶似的禁锢)阻断西欧从东欧的粮食进口线,加剧战后西欧粮食短缺的局面,食品短缺成为最为紧迫的问题。在战前西欧的粮食供应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东欧出口的余粮,但这一贸易路径此时已被铁幕几乎完全阻断。情况在德国尤其严重,那里~47年的人均热量摄入仅为每天千卡,这个数值完全不能支持人体的长期健康。威廉克莱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说:“数百万人正在慢慢饿死。”而对于经济全局来说最为致命的是煤的短缺,~47年酷寒的冬天更使之雪上加霜,期间德国有许多家庭没有供暖导致数百人被冻死。英国的情况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为了满足国内的民用煤炭需求让工业生产不得不被停止,因此从人道主义出发的考虑也是提出这一计划的重要动机之一。

(六)而在战争中唯一一个基础设施没有遭到明显破坏的正是美国,它比大多数欧洲国家都要晚一些参战,而且本土所受的损失也比较有限。美国的官方黄金储备作为其农业和工业的坚固基石依然完好无损,其经济也仍然充满活力。战争期间美国的工业为本国和它的盟国的战争机器提供支持,因此美国经济经历自建国以来增长最快速的一段时期,战后这些工厂又很快转入民用生产,战争期间的物资供应短缺很快被消费开支的爆炸性增长所代替。不过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还要依赖贸易,长期的繁荣也需要有输出这些商品的市场,而马歇尔计划提供的援助中的很大一部分正是被欧洲人用来进口来自美国的工业品和原料的。而对美国来说另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与一战后所面对情况的最大不同,就是冷战的开始。美国政府中的很多人士对苏联行动的怀疑情绪正日渐加深,马歇尔计划的倡导者之一乔治·凯南在此时已预言未来世界的两极格局,对他来说马歇尔计划正是他的新理论,就是对苏联的遏制政策的核心内容。当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的时候苏美的战时同盟关系还没有结束,冷战也没有真正开始,而对于那些马歇尔计划的起草者来说他们对苏联的恐惧也并不像日后那么极端强烈,甚至到凌驾于其他一切因素之上的地步。

(七)年起哈瑞·杜鲁门及其政府开始暗示他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特别是通过他出现在温斯顿·丘吉尔著名的“铁幕演说”现场这一耐人寻味的举动,此时的美国必须在世界面前坚定它的立场以不丧失其信用。而遏制政策的出笼也要求美国必须向非共产主义国家提供援助,以起到遏制苏联影响及扩张的作用。不过当时还是有人寄希望于东欧国家加入这一计划,从而使他们从正在形成的苏联集团中脱离出来。不过在马歇尔计划付诸实施前美国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欧洲重建,据估计在年到年间美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就达90亿美元。这些援助中的大多数都是以间接形式进行的,其中包括作为租借法案中一揽子协定的继续,或由美军出面重建当地的基础设施及帮助难民等不同途径。此外美国还与一些国家签定正式的双边援助协定,其中最为重要的动作要数“杜鲁门主义”所保证的给予希腊和土耳其军事协助的内容。当时尚处于幼稚期的联合国所做的一系列救济以及减免债务等人道主义努力,其资金大多也来自于美国。这些努力也收到一定成效,但由于它们缺乏系统的组织和完善的计划,反而忽视欧洲重建的许多最基本的需求。杜鲁门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指导方针与扩张计划,年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后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俄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学者认为是美国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是二战后典型的大国主义。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遭到彻底失败,而英、法的力量也严重削弱,只有美国依仗其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取得统治地位。同时苏联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国在世界上亦占据一席之地,星条旗与镰刀锤子旗同时飘扬。年2月21日英国照会美国国务院声称由于国内经济困难,月1日之后英国无法再给希腊和土耳其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希望美国继续给予援助。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发表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讲话。国会两院经过辩论后分别于4月22日和5月8日通过关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帮助它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哈瑞·杜鲁门总统年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是美国支持自由国家抵御“极权政体”的观念,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其对全世界的影响相当于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欧洲殖民主义支配的门罗主义。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联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咨文阐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英国来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

(九)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杜鲁门还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影响不仅远及东方,而且远及西方。也就是说咨文初步阐述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其影响将不仅是东方,还将殃及西方的民主制度。这就是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早期说法。因此他要求国会立即采取果断行动,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年5月22日杜鲁门正式签署《援助希、土法案》。根据该法案~年美国援助希、土两国6.59亿美元。由美国出钱出枪,重新武装和改编希腊政府军队。年在美军军官指挥下扑灭希腊人民革命。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与美国当时实行的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在此后长达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

(十)重建计划最初于年7月在一个由欧洲各个国家普遍参加的会议上被提出,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总共接受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0亿美元,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那么这笔援助相当于6年的亿美元。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其东欧卫星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后文将提到马歇尔计划理论上包括整个德国,而并非仅是联邦德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可以说这与马歇尔计划不无关系。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该计划消除或者说减弱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并最终走向一体化。该计划同时也使西欧各国在经济管理上,系统地学习和适应美国的经验。近年来史学家又开始注意对于马歇尔计划的深层动机及影响的研究,现在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应归功于新的自由放任政策,以及这一政策下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而当下也有某种意见认为美国施行该计划的本意是为了通过援助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但事实上欧洲经济后来的发展趋势并未使其成为美国的附庸,反而通过一体化等途径,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可以和美国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为马歇尔计划开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

(十一)早在马歇尔发布其著名演讲前就已经有不少的意见和呼声认为有必要对欧洲开展援助重建计划,年9月6日时任美国国务卿詹姆斯·拜恩斯在斯图加特的一家歌剧院的一次演讲中最早提出援助的设想。此外卢修斯·D·克莱将军曾要求工业家刘易斯·布朗于年调查并起草一份《战后德国的状况报告》,这份报告罗列战后德国所面临的各种状况,并提出一些重建建议。同时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迪安·艾奇逊也针对此事做一个专题演讲,尽管他的建议在当时未获得很高重视,不过时任美国副总统阿尔本·巴克利对此却颇为赞同。当时认为替代美国大量援助的另一途径是从战败的德国获取重建所必须的物资和资金,早在年就已经有人将这种设想付诸计划,这就是由时任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提出的“摩根索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摩根索建议通过让德国在战后支付巨额赔款,来帮助其他在战争中受到轴心国进攻的欧洲国家进行重建,同时这种对于德国近乎榨取式的巨额索赔也可以遏止德国的再次崛起。与之相近的是由法国官员让·莫内提出的“莫内计划”,该计划设想由法国控制德国的萨尔和鲁尔两大工业区,并允许法国使用这两个区域中丰富的矿产资源使法国的工业产出至少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摩根索计划是在年9月11日至16日召开的第二次魁北克会议中,美国财政部部长小亨利·摩根索提出的一个二战后处置德国的计划。

(十二)第一次魁北克会议是指年8月14至2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率领各自三军参谋长在魁北克举行的会议,会议代号“四分仪”。的中国国民政府(~)外长宋子文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会议,会议在墨索里尼下台(.7)和西西里岛战役即将胜利结束(.7-8)背景下进行。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霸王”作战计划问题,英国坚持优先进军意大利和巴尔干,企图拖延“霸王”计划,美国则力主应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欧洲大陆。会议结果是会议再次确认“霸王”计划应比地中海计划占有优先地位,同时英国接受美国在太平洋的作战方案,重申“三叉戟”会议决定在缅北发动攻势,会议还一致决定在对德战争胜利一年内击败日本。第二次魁北克会议是指年9月11至16日英美两国政府首脑及美国财长摩根索、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和两国军事参谋人员参加的会议,当时美、英等国已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苏军正在东欧、中欧挺进,德军面临三面围攻的形势。会议着重讨论对德、对日作战战略和战后处理德国的问题,会议决定盟军应在西线全速挺进,突击鲁尔和萨尔,攻占德国的心脏地区;在意大利保持盟军原有兵力以牵制德军;战事如转至中欧则应抢在苏军之前攻占维也纳;美、英就占领德国区域达成协议:东部为苏占区,西北部为英占区,西南部为美占区。会议还讨论摩根索计划,但由于美国国内反对和英国提出不同意见不得不放弃。第二次魁北克会议协调英美战略关系,但在协调东欧政策方面没有较大进展。

(十三)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小亨利·摩根索具有犹太血统,对纳粹德国一向持极端仇视态度,并不可避免地将这种个人感情融入到财政部对德政策的制订中。年8月中旬摩根索在游历欧洲时偶然得到一本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编写的军政府人员工作手册,这本手册确定对德国居民供应食品的数量以维持每人每日0卡路里为目标,理由是若标准再低那人们就无法进行正常工作。手册还规定德国可以保留一些重工业,摩根索认为手册的标准过于宽大,并在回国后将该手册交给罗斯福。总统为此十分恼火,公开批评手册的起草者对德国人过分宽容,并下令迅速收回所有手册。在与总统取得一致意见后摩根索迅速起草一个以严厉苛刻著称的计划——“摩根索计划”,这一计划意在使德国彻底非工业化和重新农业化,声称他们想从德国得到的是“和平而不是赔偿”,主张在最大范围内拆卸德国的工业设备作为赔偿。理由是大规模拆卸可以在盟国的重建中发挥作用,同时一个缺乏工业设备的虚弱德国不会再度威胁欧洲的安全。尽管计划已十分苛刻但摩根索仍认为其不够严厉,随即又出台第二份更加激进的方案,摧毁或拆除德国所有可能用于战争的工厂和设备,包括一切重工业(例如钢铁厂、汽车制造厂、机床厂等);德国只被允许生产日用消费品,如家具、迈森瓷器、德国啤酒等;对德国最重要的矿区鲁尔区实行“非工业化”,关闭德国经济命脉所在鲁尔的煤矿并淹没它们。“摩根索计划”无疑是过于严厉,并且不具备可操作性,正如丘吉尔所评价摩根索把自己的想法引向“超逻辑的结论”。

(十四)由于与总统良好的私人关系,摩根索的对德政策取向对罗斯福影响较大。在年9月召开的美英作战委员会魁北克会议上,摩根索受到特别邀请并向罗斯福和丘吉尔提出他的计划方案,并于9月15日得到两位领导人的草签同意。但会议结束后“摩根索计划”在内阁遭到国务院和陆军部代表的联合反对,场面僵持不下。加上在欧洲咨询委员会中的苏联代表也表示摩根索式的思维方式是苏联政府无法接受的,罗斯福最终放弃对“摩根索计划”的支持。尽管如此但罗斯福的态度并未宽容起来,他于12月6日致函国务院表示盟国将允许德国发展一定工业满足自身需要但不允许其发展出口,德国必须归还所有掠夺来的物品,如此一来德国参与战后世界贸易体系的构想被断然否决。该计划很快泄露,纳粹德国宣传部部长戈培尔以此大做文章,号召德国人增强战争的决心和信心,他告诉人们要享受战争,因为和平将会更加可怕。摩根索计划内容是:将德国分割为南北两个国家;将德国的机器拆卸后运往盟国,使德国的经济退回到年前德国农民的水平;采取及时、仔细、有控制地驱除出境和移民到北美、南美洲和大洋洲的方法,将德国的人口控制在0万人以下,从而使其不能继续威胁欧洲安全。

(十五)年对德占领当局出台严厉的限制德国恢复工业化的方针,这些限定严格规定德国煤炭和钢铁的产量。第一个恢复德国工业化的计划于年初签署,也就是所谓的“工业化水平协定”。它通过拆除德国的0多家工厂使其工业水平大致维持在战前(年)的50%左右。由于这个协定所隐含的弊病立即就显露出来,因此该方案此后被多次更改,直至年。整个拆除工作直到年才结束。德国长期以来就是欧洲的工业强国和经济中心,因此过分地削弱德国必然会导致整个欧洲经济恢复的受阻,对德占领当局不得不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占领成本来解决德国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和物资短缺的矛盾。这种种弊病以及因上述两个计划曝光而接踵而来的社会舆论批评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莫内计划”和“摩根索计划”,事实上很多的修正意见与年7月以前指导美国对德国占领及重建的基础性文件“参谋长联席会议第号指示”(该“指示”通过严格的限定来削弱德国的主要工业产出)有雷同之处。战后德国的矿产资源要地萨尔和西里西亚已经不归德国控制,同时盟国摧毁大量的工厂以限制德国的工业产量,到年甚至连德国的工业中心鲁尔都有面临被全面拆除的可能。总之当时面对几乎已经被完全剥夺生产能力的德国,杜鲁门、马歇尔以及艾奇逊一致认为有必要立即给予德国大量且是源源不断的援助。

(十六)重建计划的出炉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美国0年代经济危机以后意识形态微调的影响,0年代初的大萧条使不少美国人相信完全自由的、缺乏政府干预的市场无法保证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增长,许多当初制定罗斯福新政政策的人认为应该将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经验应用于欧洲的战后重建中。与此同时年的经济危机也证明关税和贸易保护主义对经济的危害,这更坚定人们对欧洲经济一体化和自由贸易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在种种背景之下马歇尔计划是一个旨在帮助美国的欧洲盟国恢复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遭受毁坏的经济,同时遏止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扩张的计划就正式出炉,它的官方名字是“欧洲复兴计划”,因其主要提出者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事实上真正策划该计划的是美国国务院的众多官员,特别是威廉·克莱顿和乔治·凯南。

(十七)由于官方出台相关政策的前景尚不明朗,早先公众关于重建需要的讨论很大程度上被忽略,直到时任美国国务卿的乔治·马歇尔的历史性演讲发表后所有的疑问才得以烟消云散,而这一讲话的发表也标志着马歇尔计划的正式拍板。马歇尔是在年6月5日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这一演讲的,他站在哈佛园纪念教堂的台阶上宣告美国已为帮助欧洲复兴作好准备,这篇由查尔斯·博伦起草的演讲词中没有提及任何的细节和数据。号召欧洲人团结起来、共同规划一个他们自己的重建欧洲计划,然后由美国为这一计划提供资金才是这一演讲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美国政府估计这一计划不会得到美国民众的欢迎,并且考虑到这次演讲主要针对的听众是欧洲人。因此为了避免美国报纸对演讲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