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北跨徒骇之河,南傍济水之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传统优良,可谓古今人文荟萃之地,齐鲁文明礼仪之乡。名扬海内外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济阳鼓子秧歌,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源远流长底蕴厚重
据考古发现和民间传说,商周时期生活在鲁北平原上的先民,勤劳勇敢,乐观纯厚。他们在耕猎之余、农闲之时,或祭天敬祖、过节集会的活动中,随着器具锣鼓的敲击声手舞足蹈,即兴扭跳起来。以此来庆祝丰收、欢度节日、表达心愿和寄托情感。这样久而久之,代代相传,又经过无数人的加工改革,逐步形成了有锣鼓等乐器伴奏、集体表演、角色众多、套路多变的民间广场舞蹈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古代的演化过程大约是:孕育于商周,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开始也没有什么名称,后来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叫出许多名字。据年长者回忆,早先有“打鼓子”“跑秧歌”或“大鼓秧歌”等叫法。比较普遍地称做鼓子秧歌的时间,应在年以后。古云:国以民为贵,民以食为天。战争年代,广大劳苦民众逃荒避难、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命如草芥,即便有心于此,也无力组织活动。建国后,安定下来的农民群众,生活有了改善。在一片欢庆新生的浓厚气氛中,人们又开始用鼓子秧歌来欢度节日,参与乡村集镇上的重要活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鼓子秧歌也日益活跃起来。年春节,开展全县文艺调演活动时,仁风镇代表队把鼓子秧歌带进了县城,如一夜春风拂来,鲜花绽放,让人耳目一新,群情振奋。从此鼓子秧歌名声大振,家喻户晓,从而推动了全县鼓子秧歌活动的迅速开展。
伞鼓棒花各擅其胜
鼓子秧歌流传千载而未泯,历经磨难而不败,这本身也是一个奇迹,个中奥妙难以参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各个流派、各种角色所具有的特色魅力所在。经过多年的传承演变,基本形成了三大流派和伞、鼓、棒、花四种角色。伞鼓棒均以演员所持的道具而命名,即伞,也指持伞的演员,有时指一组演员;鼓、棒亦然。花,也叫拉花,即女角,分地花和跷花(双脚踩低跷)两种。因流派不同,伞又分扛伞、插伞、举伞三种表演方法。一是慢板(也称旧派或老慢板)鼓子秧歌,以仁风镇的流河村和王家村为代表。特点是,节奏相对舒缓沉稳,动作苍劲稳健,刚柔相济。大鼓大锣伴奏,声势磅礴雄浑,十分耐听耐看。二是小伞(也称举伞)鼓子秧歌,又称伞鼓秧歌,以曲堤镇金李村和垛石镇大庙李村为代表。由伞、鼓、花、丑四种角色表演。特点是,以小伞领舞,动作丰富灵活,场地大小均可。三是快板(新派)鼓子秧歌,以仁风镇司家坊村为代表。其特点是,节奏欢快热烈,舞步矫健潇洒,队伍庞大,加上乐队共有88人。伞、鼓、棒、花俱全。
敬天法地梦幻场景
鼓子秧歌的表演形式有两种,一是“街筒子”,二是“跑场子”。两种形式中各角色设置都是偶数,由伞的人数而定,其他角色均以伞的倍数配置,鼓是秧歌队的主体,人数最多。如:伞若为4人,则鼓一般应为16人或24人,棒花各为8人或16人。“街筒子”是指秧歌队走街串乡,在行进中表演。前面是锣鼓队(乐队),有大鼓、大锣、大钹、铙钹、小镲、小锣伴奏。在行进演出中多为3路或5路纵队,伞在中间成一单行纵队,两侧为鼓、棒、花相同的2支纵队或4支纵队。在表演中,既有单舞,也有交叉于其中的对舞,又有以伞为中心的组舞,均强调动作的协调配合和情感交流。“跑场子”是秧歌队到达场地后的表演。秧歌队根据锣鼓队的位置,面向大鼓,以一伞、四鼓、二花为一组,或单行依次排列进行表演。从两侧进场至场后中心左右分开,沿场子的边缘行进,两队在场前中心相遇成一大圆圈,不但起到围住场地的作用,而且还能以此调度演员变化场图。它是每个场图变化的起点和终点。场图可以有近百种变换,在演出中经常用到的有十几种,这些场图来源于人们对天地万物和日常生活的认识理解。鼓子秧歌的场图大体可分为六种类型:一、动植物形象场图,有单葫芦、石榴花、双蝴蝶等;二、社会生活和劳动工具,有黄瓜架、线框子、上天梯、里八外四(古铜币);三、建筑场图,有双十字街、牌坊架、里四外八(四门斗);四、古军事战阵场图,有二虎把门、八卦连环阵、大八叉等;五、神话和历史故事场图,有八仙过海、桃园三结义等;六、天体和水文现象场图,有日月转、漩海眼等。菠花。菠花又称驳花,是演员每到一个转折点时转个花瓣形的小圈儿,然后向另一预定方向跑场或表演,是构成场图的重要方式,也是济阳鼓子秧歌的重要特色。几乎所有的场图的完成,都需要菠花。菠花分单一菠花、多头菠花、变形菠花和形象菠花四种。根据场图结构需要,菠花的方向、角度、多少都有不同变化,即有上、下、左、右、前、后、反、正、里、外等各种情况的应用区分。菠花的作用是调控节奏和速度,使场图和表演更加丰富美观,流畅自然。
取精存真异彩纷呈
年1月1日,济阳划归济南市后,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孙丽、市歌舞团团长祁本隆,得知济阳北部沿徒骇河一带有鼓子秧歌,当年春天两人邀请了省市舞蹈界的朋友、同仁,来到仁风、三教、曲堤、姜集、索庙等乡镇,广泛接触了鼓子秧歌的优秀传人,领略了各个流派的表演形式和跳法。他们非常激动,备受震动:“在这些偏远分散的村落里,还有这么优秀的民间艺术,这么具有丰富表演力的农民,这么富有创造力的变化莫测的舞蹈场景!那些富有浓郁民间色彩的原生态表演,简直让我们惊得发呆。”从那一天开始,我们就下定决心把这一古老艺术整理提高,使其发扬光大,焕发青春。年,在济南市第二届民间艺术汇演中,仁风镇司家坊村的鼓子秧歌队,伞鼓棒花80多人上阵演出,以其强大的阵容、浓烈的乡土风味、刚劲粗犷的动作震撼了泉城,振奋了人心,引起了各界人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