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5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选择题
1.在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胜利。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这句话最能说明(
)
A.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力量壮大
B.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C.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无力阻挡中国加入联合国
解析: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胜利。毛泽东的话点明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国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代表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此本题选择A项。
答案:A
2.在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美国与日本则提出了北京和台北都拥有联合国席位的提案。结果美日提案被否决,23国提案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这反映了当时(
)
A.日本与美国矛盾尖锐
B.美国肆意操纵联合国
C.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D.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解析: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之所以能够恢复联合国席位,在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故选C。材料反映出美日联合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提案被否决,说明了美国不能再肆意操纵联合国,排除AB。由美日双重代表权来看,美国依然敌视中国,故排除D。
答案:C
3.年《中美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该声明意在(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策的错误
解析:年尼克松访华时正是美国和苏联之间“冷战”的高峰时期,此时苏联国力很强处于攻势,尤其在欧洲;美国身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无力顾及战略重点欧洲;中国与苏联关系较紧张。基于上述三点,中美因共同的敌人而走到了一起。综上所述,《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是中美苏三角关系形成的起点。
答案:A
4.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遭遇多次波折,但经双方努力又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害冲突
B.中美矛盾通过谈判已基本解决
C.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D.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在缩小
解析:中美两国同任何国家一样,均从国家利益出发来制定外交*策。题干指出,中美关系历经波折,但双方均努力消除分歧谋求发展,这说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故选C。国家之间的矛盾、利益冲突、差异时刻存在,不可能彻底解决,关键是求同存异,撇开分歧,谋求共同发展,这样才可以使得两国利益最大化,故排除ABD。
答案:C
5.《大国梦起》一书中指出,联手抗苏的战略共识构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础。深入分析来看,此正常化中包含着不正常,因为第三者的压力走到了一起。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世界形势的变化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解决中国台湾问题
C.“第三方的压力”来自于日本的不断崛起
D.美国孤立中国*策失败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词“联手抗苏的战略共识”可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是*治意愿的影响而不是世界形势变化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解决台湾问题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原因,故B项理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第三方的压力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包括日本的崛起,故C项理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美国孤立*策的失败是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背景,故排除D项。
答案:A
6.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中日邦交正常化
B.新中国外交*策的成熟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解析:图片显示的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年。
答案:D
7.《人民日报》在年3月以一整版篇幅介绍了埃德加·斯诺的生平,突出强调了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以及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并在篇末使用“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的结论。当时,《人民日报》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
A.扭转国人旧有的美国印象
B.树立美国爱好和平的形象
C.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解冻
D.颂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缓和。“年3月”当时处于中美两国建交前夕。《人民日报》上的刊文及其篇末“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结论的使用说明,其意图明显是在为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后的最终改善即正式建交做铺垫,试图改变中国民众对美国的印象,树立美国人民友善的形象,故正确答案为A;材料中表明的是树立美国人民友善的形象,故B排除;此时中美两国关系已经解冻,故C排除;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而是为正式建交做铺垫,故D排除。
答案:A
8.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由“一边倒”转变为“一条线”战略。在这个战略上应团结的国家是(
)
A.与中国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与中国相邻近的新兴发展中国家
C.与中国大致处于同一纬度的国家
D.与中国有着共同遭遇的亚非国家
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美、日与中国大致处于同一纬度,故C项正确。
答案:C
9.从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动用几十亿美元和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
A.毛泽东执*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D.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解析: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推动中国从日本引进技术,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此时中国与西方的经济交流有限,年改革开放后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才真正拉开。
答案:B
10.年,《中日联合声明》称:“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D.中美关系的缓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和条件,A、C、D三项结论均符合史实。而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是在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之后,故B项结论与中日邦交正常化顺序倒置。
答案:B
11.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方面表示“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国方面则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这说明(
)
A.我国对中日关系的原则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B.两国将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C.日本彻底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
D.两国已经完全冰释前嫌
解析:日本的反省体现了“以史为鉴”,中国为了两国人民的友好而放弃赔偿体现了“面向未来”,故选A项。
答案:A
12.下图是年9月25日,日本*府首相田中角荣向周恩来敬酒的镜头。当田中角荣谈到茅台酒很好喝时,周恩来说:“茅台酒比‘伏特加’好,不上头,疲劳的时候喝一点能起振奋作用。你觉得好喝我们送一点给你,把你的‘威士忌’改成茅台。”周恩来的本意是(
)
A.伏特加是苏联的酒,不好喝并且容易上头
B.美国的威士忌酒好喝,但不如中国的茅台
C.日本应该与美国断交,改与中国建交
D.中国真诚欢迎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日本也应该拿出诚意
解析:A、B两项是表象,不能体现周恩来的本意;C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者也。——李大钊《国民之薪胆》
材料二 周恩来指出中日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途径,先从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开始,把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年到年中日民间交流出现高潮。友好与贸易这两个因素,是经常起作用的最积极的因素,有如两个车轮,推动日中关系前进,也给日本*府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吕乃澄、周卫平主编《大棋局:中日美
关系风云五十年》
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府是中国唯一合法*府……中国*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府和日本*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年《中日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所反映的问题。
(2)材料二反映出周恩来怎样的外交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
解析:第(1)问要抓住关键信息“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甲午之役”,从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及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角度来思考。第(2)问的解题关键信息是“民间的频繁往来并且达成协议”“两国关系大大地发展”“友好与贸易”“推动日中关系前进”。第(3)问第一小问要联系二战后中日之间的关系;第二小问要联系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意义。
答案:(1)清*府和北洋*府腐败无能,对外屈膝投降;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外交思想:民间先行,贸易先行,以民促官。
影响:促进了中日民间友好往来与经贸交流,为后来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不正常状态:二战后,日本*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策,并与台湾方面保持着“外交关系”。
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陶文钊著《中美关系史》等
材料展示了20世纪中美关系发展历程,蕴含了发展外交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从20世纪中美关系发展历程的材料中提炼一个发展外交的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依据材料可得出中美关系的变化受国家利益影响的启示。然后依据材料结合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策与列强共同宰割中国、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援助和扶持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美走向对抗、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等相关知识,说明中美关系的变化受国家利益的影响的启示。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答案:示例
启示:中美关系的变化受国家利益的影响。
19世纪末,美国为谋求在中国的利益,提出“门户开放”的*策,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本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敌人,中美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美国在经济、军事上大力援助中国,并在国际事务中扶持中国,提高中国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中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分歧而尖锐对抗。20世纪60~7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中美两国为对抗苏联的压力,两国关系解冻,并逐渐走向正常化。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因不同时期国家利益影响,中美两国调整*策,使两国关系呈现时好时坏的发展特征。
(示例仅做参考。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