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2月24日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战火已持续接近一年时间,这个世界每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不仅仅是偶然,而是环环相扣的,事情的前因后果都是有迹可循的。
如今这场战火仍未停歇的战争,其实早在年就埋下伏笔,往更远追溯,甚至可以到前苏联乃至沙俄时期。
这一切的事件背后都紧密围绕着一个极其关键的地区——“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的战略意义
克里米亚拥有一个不冻港——塞瓦斯托波尔港。
塞瓦斯托波尔港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西南端,拥有全年不冻的优势,同时也是一个港口设施齐备的天然良港。
这个不冻港对俄罗斯来说战略价值极其珍贵,历史上为了争夺与保卫塞瓦斯托波尔港,俄罗斯曾付出过巨大的代价。
同时克里米亚是黑暗北部海岸上的一个半岛,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石油非常依赖通过黑海向外运输,失去克里米亚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对黑海的掌控权,那么俄罗斯连接东欧的经济命脉将被切断。
作为克里米亚半岛在黑海地区的突出部,掌握了塞瓦斯托波尔港,就是掌握了黑海海域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
一旦丢失意味着俄罗斯面对敌国在黑海地区的封锁时将无能为力(其战略价值可以参考甲午战争时威海卫的重要性),历史上俄罗斯在取得塞瓦斯托波尔后,立即修建了坚固的海防要塞并驻扎重兵。
此外,克里米亚南部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气候宜人,早在苏联时期就是疗养、旅游圣地。
北部地区地形多平坦,苏联时期就作为盛产粮食的集约农业区,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及向日葵。
东部的刻赤半岛为低矮丘陵区,矿藏资源丰富,其中以优质铁矿为主。
可以说,无论是军事价值还是经济价值,克里米亚半岛之于俄罗斯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并且历史上克里米亚地区也曾属俄罗斯领土,那为何后来会划到乌克兰版图中呢?
克里米亚问题历史由来
整个俄罗斯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俄罗斯在欧亚大陆的扩张史。
年,沙皇彼得一世统治下的俄国展开了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远征,但后期由于缺乏舰队强有力的支援,而导致远征最终以失败告终。
经历此次失败的彼得大帝痛定思痛,意识到一支强大海军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并于年开始着手想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彼得本人更是放下身段,乔装成一名普通下士随考察团赴欧洲各国学习。
正是在彼得一世治下,俄国的“黑海舰队”开始初具雏形。
时间来到年,俄国历史上第二位被称为“大帝”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成为俄国皇帝,延续了彼得大帝的扩张*策,在位期间经过两次俄土战争,年克里米亚地区被正式纳入俄国版图,由此俄罗斯拥有了黑海地区的出海口与主动权。
既然克里米亚地区如此来之不易,那么俄罗斯又是怎么“失去”她的呢?
时间继续往后一百多年,年,苏联开始了工业化建设,即第一个五年计划.
不同于西欧经过几百年大航海时代与殖民扩张掠夺财富的资本原始积累,苏联并没有工业化建设的初始资金,权衡之下只得牺牲农业:通过统一低价收购农产品,并高价卖出工业品的方式,获取工业化所需的资金(经济学上一般称其为农业与工业的“剪刀差”)
而在此过程中,为了方便管理调配农业资源,与一五计划同时开展了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全开始将农民统一划归到集体农庄中。
这一举措的确为工业化筹措出相当可观的资金,但压低农产品价格也在无形中打压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至年苏联一五计划尾声时,全国各地农业区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粮食减产与饥荒问题。
其中最为严重当属乌克兰地区,作为前苏联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区,乌克兰在此次饥荒中受灾最为严重。
根据西方研究者罗伯特·康奎斯特在其著作中的研究数据,至年,乌克兰地区因饥荒死亡人数保守估计约万。
这里为什么要提及乌克兰大饥荒问题呢?
因为对于乌克兰人民在苏联工业化道路上做出的牺牲,所有苏共高层领导人都是心知肚明的,其中尤以曾任乌克兰共和国组织部副部长、乌克兰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对于乌克兰感情最深。
赫鲁晓夫虽然是俄罗斯人,但他的*治生涯有一大半时间都是在乌克兰度过的,因此在心里他也将乌克兰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年,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和由他主导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庆祝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周年的会议上通过决议:
“决定将克里米亚半岛划归到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
俄乌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烂账
就这样,俄国历史上费劲周折取得的克里米亚半岛,被“稀里糊涂”地划到了乌克兰。
但在当时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反对,一来由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牵头的事,也没多少人会有什么异议;二来,乌克兰与俄罗斯同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都是一家人,也就不说两家话,反正你的我的都一样,所以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时间来到年12月25日,苏联宣布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俄罗斯成为前苏联唯一的继承国。
可是,此时克里米亚问题就成了俄乌之间一笔“剪不断,理还乱”的烂账了。
原本一家人的时候,大哥二哥谁拿这块地都一样,可现在既然分家过了,那这个账就得重新算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一部分就以“克里米亚自古以来是俄罗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理由(有一说一,当年俄国为了克里米亚地区的确流过不少血,但说自古以来确实有点夸张),要求乌克兰归还克里米亚地区。
而乌克兰方面也是不甘示弱,当年会议上苏联最高领导人亲口将克里米亚地区划归到乌克兰,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还想要赖账不成?
但事实证明,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往往是谁拳头大谁说话好使。
由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黑海舰队绝大部分海上力量,俄方又始终坚持俄海军单独驻守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市,因此塞瓦斯托波尔港的实际控制权一直在俄黑海舰队手中,前文陈述过该港口对于整个黑海地区的军事价值,在此便不再赘述。
就这样,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乌克兰同时宣布自己对克里米亚地区拥有所有权,直到年克里米亚地区举行公投前,国际上该地区名义上归属乌克兰,但实际控制权大部分在俄罗斯手中。
吞并克里米亚的起因与经过
按理说,俄罗斯既然掌控了塞瓦斯托波尔港,并拥有克里米亚地区的实际控制权,为何还要撺掇当地民众举行独立公投,并吞并克里米亚呢?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有经济方面的考量,也有*治方面的考量,当然也离不开军事方面的考量。
究其根本,引发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直接原因还是北约的东扩。
众所周知,北约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想要遏制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北约自年成立至年苏联解体,分别于年、年、年进行过三次扩张,其中年时,被步步紧逼的苏联为应对北约的扩张,也只能牵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截至年苏联解体时,北约成员国已从最初的12个国家扩张到16个国家。
既然苏联解体了,那么为防范苏联的军事组织理应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毕竟每年数额庞大的军费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奇怪的是,苏联解体后北约向东扩张的脚步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愈发加快。
其北约在年、年、年、年、年又分别进行了五次东扩,截至年9月30日乌克兰签署加入北约申请,目前北约成员国一共30个(不包括乌克兰)。
年,苏联解体后北约的第一次东扩,只同意了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的加入申请,虽然这三国之前也都是华约成员,但毕竟不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也算是给了俄罗斯一些面子,加上当时俄罗斯有意向西方靠拢,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说什么了。
但俄罗斯的退让并没有换来西欧各国的善意,反而让北约东扩的势头变本加厉。
仅仅时隔五年,年北约再次东扩,一次性同意了七国加入,并且其中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都曾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这一次俄罗斯没有忍气吞声,直接在波罗的海的飞地加里宁格勒部署带核弹头的导弹,也算是在向北约发出警告。
年,又是五年时间,北约第六次东扩,将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接纳为成员国,吸收了上一次的教训,没有同意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加入。可以说苏联解体后北约的每一次东扩都是在疯狂试探俄罗斯的底线。
普京上台初期,延续了叶利钦亲西方的*治路线,但在经过一次次背叛和敌视之后,普京认清了俄罗斯永远不可能被西方接纳为一分子,西方国家冷战时期对于苏联的敌视态度一同被俄罗斯继承下来。
渐渐地,俄罗斯也就死了同西方交好的心,转头与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治经济方面的合作。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从靠拢变成了单纯的进出口贸易联系。
因此,自从俄罗斯彻底转变态度之后,对于北约的东扩始终采取的是提防态度,对于北约一次次试探底线的行为,俄罗斯无法坐视不理,尤其是其与北约国家的战略缓冲区正逐渐缩小的情况下,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在完全陷入被动之前为自己争取主动权。
考虑到早在沙俄时期克里米亚地区就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与乌克兰之间为此处反复扯皮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如果北约东扩步伐继续加大,势必会在俄乌克里米亚问题上指手画脚,要知道国际上西方国家一直牢牢把控着媒体的话语权,到那时克里米亚问题可能真就生米煮成熟饭,俄罗斯失去克里米亚地区一旦成为既定事实,意味着俄罗斯将完全失去在黑海地区的战略主动权。
于是,俄罗斯干脆直接下手,俄罗斯趁克里米亚当前的实际控制权在自己手中,于年3月16日举行公民投票,并最终以超过95%的人支持加入俄罗斯作为结束(西方媒体不承认公投结果,但事实上克里米亚地区人民绝大部分都是主张亲俄的)。
吞并克里米亚对俄罗斯造成的影响
俄罗斯的这步棋可以说是干净利落,极大地震撼到了国际社会。
此前国际社会对于俄乌之间克里米亚问题大部分保持中立观望的态度,俄罗斯此举一出,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开始通过媒体大肆鼓吹俄罗斯向外扩张的野心并进行强力谴责,本来国际上持中立态度的国家受到西方舆论的影响,也开始对俄罗斯的扩张逐渐产生担忧情绪。
年3月20日,美国对俄罗斯发动制裁,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在当日的讲话中表示:
“不仅要对俄罗斯个人实施制裁,还要对俄关键经济部门实施制裁,这些制裁会重创俄罗斯经济,也会扰乱全球经济,但俄罗斯必须懂得,进一步激化局势只会让自己在国际社会更加孤立。”
众所周知,俄罗斯出口商品中自然资源占大头,而其中尤以能源类产品占比最为庞大。
20世纪80年代初,冷战之所以会出现“苏攻美守”的奇妙逆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苏联赶上石油危机,靠出口石油狠狠地挣了一笔外汇。
克里米亚事件爆发后,美国联合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打压国际原油价格,这一刀是结结实实地砍在了俄罗斯经济地大动脉上。
伴随经贸方面制裁的,还有技术方面的制裁,由于美国及其盟友掌握着世界上绝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出口管制的方式限制对俄罗斯出口高新技术产品。
双管齐下并且持续至今的制裁下,俄罗斯国内物价极不稳定,俄罗斯生活必需品的进口开始愈发依赖中国,西方的制裁将俄罗斯往中国推得更近。
但除了受到西方国家的持续制裁,俄罗斯在吞并克里米亚后得到了什么实惠呢?
首先,不管西方国家是否承认,俄罗斯已经通过法律文件的形式将克里米亚地区实际纳入自己版图中,一并得到的不仅是克里米亚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坐稳了黑海地区的战略主动权(虽然说之前实际控制着,但毕竟坐得不够踏实)。
而在此之前,俄罗斯对于塞瓦斯托波尔港的使用权也并不是强占,是以每年通过大量向乌克兰出口的极低价天然气换取的,如今克里米亚回到自己手中,这批天然气可以用于对外以正常价出口。
光这一项,俄罗斯每年可以节省约40亿美元的开支,这足够俄罗斯每年修建一座克里米亚大桥。
开头我们说到,此次俄乌战争爆发的原因,年克里米亚事件的影响不容小觑,正是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直接导致了俄乌关系急速恶化,本来在北约与俄罗斯之间摇摆不定的乌克兰被直接推向了北约。
正是由于乌克兰与北约的越走越近,才直接导致了此次俄乌战争的爆发。因此俄罗斯对于战争追求的结果反复强调的是对乌克兰的“去军事化”,因为俄罗斯不希望自己与北约成员国直接接壤。
结语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本着“零和博弈”的陈旧思维不愿意看到发展中国家平稳发展,因此通过各种手段阻碍其发展进程,对于北约东扩的后果从一开始美国就是一清二楚的,而当今俄乌这场望不到头战争也正是美国所想要看到的。
可以说美国的用心险恶世人皆知,但是面对如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趋势下,倒行逆施无异于开历史的倒车,美国这只“白头鹰”到底能在历史的车轮前扛多久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