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夏德教授接受了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回顾了他与中国40多年的情缘,并展望中国未来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李夏德向记者娓娓道来。他从年开始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汉语,年则到北京语言学院(现北京语言大学)学习。当时中国的情况、所处的国际关系环境和现在完全不同,那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国际局势复杂,中国积极应对战争威胁,希望用修建防空洞的方式在战时保护老百姓。他在北京读书的时候,马路上的车很少,晚上城市也很安静。除了北京,外国人去其他城市会受到一定限制,每当他们去一些小城市,很多人都会好奇地围上来。当时的罗湖(现深圳的一个区)只有5万人口,交通很不方便,他只能走路去香港。年,李夏德第一次到上海,那个时候的浦东是人民公社所在地,与现在的繁华都市完全不同。当时学校实行“开门办学”制度,外国留学生也可以参加劳动,他曾在“中国—阿尔巴尼亚人民公社”参加过劳动,在北京第二机械厂参加过“学工学农”劳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治、经济、交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突破了人们当时的预期。李夏德说,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北京留学时,中国的交通不发达,他只能乘坐火车,当时北京只有一条地铁线,路面上都是自行车,现在中国的航空和高铁线路则都很发达,很多大城市的地铁交通线路四通八达,汽车就更多了。他表示,中国不仅养育着十几亿人口,还使七亿人口脱贫,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令李夏德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老百姓的思想和眼界得到了解放,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