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梅尔·卡达莱,被誉为阿尔巴尼亚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诗人,曾经获得过第一届布克国际文学奖。
这本《阿伽门农的女儿》是他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分为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分别是《长城》《致盲敕令》《阿伽门农的女儿》。
这三个短篇小说是有时间顺序的。《长城》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的边境上,两军对峙的场景。根据文中的情景推断,因为对方是蒙古军队,应该是宋元朝代交替的时候。但是里面又写到了宦官专权,这点又很像是明朝后期。我只能推断为伊斯梅尔·卡达莱可能对中国历史有点不熟悉吧。
两军对垒,中国一位将军宋督察和一位蒙古士兵内心交替出现。整本小说篇幅很短,里面并没有直接打仗,但是对两位主人公的焦灼的描写可以预感到未来战争的残酷。
从这第一篇就能感受到伊斯梅尔·卡达莱是一位非常擅长描写心理活动的作家。而且他的文风非常阴郁,压迫,常常会让人感觉喘不过气。
《致盲敕令》则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背景之下,看这里的时候就需要去了解一下阿尔巴尼亚的历史了。
阿尔巴尼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地处巴尔干半岛。年起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近年。年建立阿尔巴尼亚王国,年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年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年东欧剧变后确立资本主义*治制度。
通过这简短的历史可以发现,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历史十分坎坷的国家,制度一直在变。这些变迁导致的意识形态冲突对每一个阿尔巴尼亚人都造成了冲击。
《致盲敕令》是一篇很明显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因为怀疑人们长了“邪恶之眼”,所以要让这些人用各种方法致盲。乍听上去这种法令又荒诞又残忍。在这样人人自危的环境之下,一个阿尔巴尼亚家庭面对一个即将成为家庭成员的准女婿的身份改变,又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阿伽门农的女儿》引用了一则希腊神话。传说希腊军队在征讨特洛伊前夕,将领阿伽门农在狩猎时候因为对女神阿尔忒弥斯言出不逊激怒了这位女神。于是女神让海面风平浪静,让希腊军队无法出海去征讨特洛伊。阿伽门农没有办法,只好让自己的女儿去献祭,来请求女神的原谅。在最后一刻,女神心生怜悯,救了阿伽门农的女儿。
而在伊斯梅尔·卡达莱的这篇小说里,背景放在了80年代,也就是社会制度改换的初期。主人公的女友因为家庭的高升而与主人公越来越远。主人公得到了一张意外的请帖,去了他原本没有资格去的地方。一路上遭受了亲戚朋友的羡慕和嫉妒以及旁人的嘲笑。
这个经历其实和主人公和女友分离的过程是对应的。地位骤升的女友如同这张光鲜的请帖,被人羡慕嫉妒,但最终还是与自己无缘。这时候两人的爱已经无法超越阶级,最后主人公只能孤独地离开不属于他的地方。
这篇小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主人公一路上的心路历程,这也反映了当社会巨变,人们那种茫然无助的心理。
伊斯梅尔·卡达莱是很典型的东欧作家的风格。他擅长用隐喻的手法还映射现实。为什么东欧的作家们喜欢用魔幻现实主义和荒诞的写作手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对抗当时不适宜的社会。
俄罗斯作家布尔加科夫曾经说过:文学不应该仅仅是记录和再现,它的最高品味应该是发现和思考,它应该早于社会学和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