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濒临破产到资产4万亿唐双宁与光大集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m.39.net/pf/a_4305593.html

作者丨缪凌云

来源丨野马财经

12月12日,63岁的唐双宁卸任光大集团董事长。

已过耳顺之年的唐双宁,身上有着诸多的标签:诗人、画家、改革者、实践派……而其中最为人乐道的,无疑是光大集团的船长与舵手。

年,光大集团处于资不抵债、濒临重组的境地,临危受命的唐双宁,却通过十年的时间将之打造成了拥有金融全牌照,总资产规模超过4万亿的庞然大物。

在彼时的风雨飘摇与光大集团推进国有改制的背景下,唐双宁十年来所进行的重整与改革,或许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句诗来形容:“安石情怀安石志,唯见冰心对天穹”。

当然,这其中所出现的光大银行“钱荒”、光大证券“乌龙指”等诸多风波,也曾震动过整个资本市场。

银监会副主席坐上火山口

光大集团前身,可以追溯到年创办于香港的“紫光实业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初期,光大集团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桥头堡之一,起家于实业,一度发展得顺风顺水,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金融领域接连跌了几个大跟头。

首先是年,光大信托成立,很短的时间内规模由9亿元扩张至亿元,但在这过程中却在外汇交易中出现了万美元的亏损;

其次,当时的光大信托负责人王亚克风格激进,不惜以20%以上的高息吸引投资者,但用这些钱做的投资却很多血本无归,用时任光大集团副总经理孔丹的话来说,“一年少说亏损25亿到30亿人民币”。

除了折戟的光大信托外,光大集团其它业务同样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也频频踩雷。其中,年光大银行拿下了原中国投资银行所有资产,使得自身规模一夜翻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发现这些资产中有着很多不良资产,再度给光大银行和光大集团拖上了沉重的包袱。

在这一系列的扩张败局下,光大集团积重难返,到了年,已经成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烂摊子”。

一方面,财务状况惨不忍睹。年年初,集团总资产亿元,总负债却高达亿元,-38亿的净资产,已经处于技术破产的状态。并且,作为集团重要的组成,光大银行更是步履维艰,资本充足率一度处于负数,不良率则高达7.58%,甚至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制作出年报。

另一方面,股权结构混乱不堪。不仅面临着光大集团总公司(北京)、中国光大集团(香港)两个总部互不持股、无法并表的尴尬境地,而且,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大大小小数百家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控股、参股、行*管理、托管、代管,如果不将这些理顺、厘清,想要重获新生无异于天方夜谭。

在唐双宁之前,原人民银行副行长朱小华、刘明康都曾以“救火队长”的身份空降至光大集团董事长一位,但最终皆未有成效,朱小华甚至还曝出受贿,也正是他主导了光大银行对原中国投资银行资产的收购。

在此情景下,时任银监会副主席的唐双宁就任之时,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劝他不要蹚这趟浑水。当然,最终的结果我们都已经看到,年6月,唐双宁就任光大集团董事长,坐在了火山口上。

艰难重组改制

从建设银行辽宁身分行的一名普通员工,到人民银行信贷管理司司长、货币金银局局长等职位,再到银监会副主席,任职光大集团之前,唐双宁的职业生涯都在与金融打交道。

正如上文所述,年的光大集团,最主要的资产即为光大银行,而唐双宁谋求脱困的重点之一,即在于此。

为之,唐双宁总结了一个三步走的策略:制定方案、完成注资、完成上市。

这其中,“制定方案”四字虽然看似比较轻松,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难度最大。最简单的,面对如此大的窟窿,救还是不救都是一个问题,更何况背后所牵涉到的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利益纠葛错综复杂。相关重组方案就前后探讨磨合了四年,仍迟迟无果。直至年唐双宁到任后,才最终通过。

根据方案,中央汇金向光大银行注资亿元并成为其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超过70%,而光大集团股权比例却被稀释至13.25%,光大银行控制权易手。

不过,也正是这笔注资,让光大银行能够缓过气来,令经营重新走上正轨并实现扭亏,进而实现9年成功IPO上市,打通了二级市场融资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集团其它资产的重组与光大银行基本步调一致,且由于光大银行为光大集团核心资产,占比常年在90%,其改制的成功无疑有着巨大的溢出效应。9年,光大证券同样成功上市;同年,光大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年,光大集团拟收购甘肃信托(现“光大兴陇信托”),重新将信托牌照拿回手中。

如果说,年的重组方案,重点在于帮助光大集团得以起死回生,那么在一切重回正轨之后,就到了理顺股权的时候了。

年,光大集团宣布新一轮重组,次年,改革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而这一方案的核心,即在于将解决上文所提“双总部”、“股权不清”的问题。

首先,光大集团总公司(北京)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其次,包括金融、实业,大陆、香港在内的所有子公司,全部以之为核心拉直股权,实现并表;再者,多亿元央行再贷款及正常利息转为汇金股权,免除再贷款罚息;最后,中央汇金公司将部分光大银行股权重新注入光大集团,后者再度实现金融全牌照。

至此,光大集团所有历史包袱被清理完毕。

十年大举并购路

自年至今,唐双宁将这十年历程分为了三个阶段:

从年到年为“抢救”阶段,以中国光大银行上市为标志,光大集团实现了起死回生;从年到年为“康复”阶段,通过时间、空间的连续互换,厘清了旗下企业的所有股权,解决了所有历史问题;从年开始,进入“强身健体”阶段,进入加速发展。

而贯穿这其中的,除了对各家子公司经营能力的重整之外,“并购”成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例如早在年,尚在恢复期的光大集团出手收购中国飞机租赁公司,并于年在香港上市;年,拟收购甘肃信托,为拿下信托牌照铺好了路;年,收购新鸿基金融集团;年,光大集团收购英国最大的体育赛事转播公司MPS;年收购阿尔巴尼亚地拉那机场%股权…….

在年中国并购年会上,唐双宁曾表示,光大之前是处在一种“坐等被并购”的状态,而之后,则要主动出击。

于是,在内生经营与外在并购的双重推动下,截至年第三季度末,光大集团资产总规模达到4.41万亿元,净资产达到.9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实现净利润.63亿元。

与此同时,据野马财经不完全统计,光大集团旗下至少控股7家上市公司,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基金、租赁、信托七张主要金融牌照更是早已经拿全。

不过,飞速扩张的光大集团也并非一帆风顺,年期间,光大银行与光大证券相继发生了“同业交易违约”、“乌龙指”事件,引来市场一片震荡。甚至,让人一度想起曾经过度扩张的埋下的那些隐患。

当然,光大集团并未受这两次事件过多影响,迅速调整了过来。

……

回顾唐双宁掌舵光大集团的十年,其在管理与金融方面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特别是涉及国企改制如此复杂和重大的工作,平衡各方利益,十分考验情商和管理能力。

而在工作之外,唐双宁的才华也被称道。他的书画作品曾在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兰亭、荣宝斋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展出,被若干碑林刻石;著有《若水斋诗集》、《霜凝诗选》、《霜凝诗词选》、《负笈集——唐双宁演讲集》、《负笈集——霜凝散文集》等作品......

上图为唐双宁草书

他还经常将金融与文化结合起来,以诗为评,例如面对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其挥笔写下:

遥想当年,竞豪奢,西洋强虏。弹指间,一风乍起,板荡全球。邦邦国国处处债,户户人人日日愁。叹瞽翁断崖临池夜,无尽头。险无界,国有忧。关河急,冯唐出。击鼓庙堂侧,八字呼。礁石藏露明灭处,波涛起落载覆舟。持死节从来不计名,护金瓯。

对于文化的热爱,也给唐双宁惹来一些争议,誉之者赞为儒帅、诲之者认为其不务正业。

对此,一位光大集团内部人士对野马财经表示,如果真的只会舞文弄墨,唐双宁怎么可能平稳执掌光大集团十年,并将其从一堵摇摇欲坠的危墙,改造成如今的状况。

……

“持死节从来不计名,护金瓯”…所谓诗以明志,曾经的唐双宁,可谓胸有豪情。

只是现如今,已过耳顺之年,功成名就的唐双宁则退意明显,在朋友圈中留下了这样的话语:

余从大学算起,进入金融领域凡四十年,今后个人将约法三章:在公开场合,一不对现行金融*策做任何议论;二不对金融形势做任何分折;三不对同时代和下一代金融人物做任何评价。必要时可能对金融历史做些回忆,因为毕竟是这段历史的当事人甚至有许多第一手资料;可能从“人”的角度谈些金融思考,即“人本经济学”,现在几乎都是停留在“物”的角度在议论;可能为金融文化、金融遗产保护、金融文联的工作站站台。今后的主要兴趣将投入到文史哲的研究思考上,投入到中华文化的传播上,投入到文学艺术的爱好上,游走于孔孟老庄、李杜苏辛、二王颠素、青藤八大及异域八极往圣先贤中……

唐双宁卸任之后,接棒者为原招商局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李晓鹏,历任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同样有着丰富的金融、银行从业经验和人脉。

那么未来,在新任董事长的带领下,历经风雨的光大集团,又会走向何方呢?欢迎在文末留言。

智能金融新时代已经来临

快来参加这场头脑风暴与思想盛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