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走半程长征路No5泸定一天一夜,仨 [复制链接]

1#

一路走来,去过的地方真是不少,有的已经忘记,有的还在眼前,有的恍如隔世,有的恍如昨日,而对于一个本硕都是学习历史专业的我来说,重走长征路显得尤为意义非凡,尤为值得纪念,尤为需要回味。可惜的是,前半程因为出差没赶上,所以对我来说,是重走了半程长征路。红军的这后半程,从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接受抢夺皎平渡任务开始,到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西吴起镇结束;我们的这后半程,从4月2日昆明出发开始,4月6日翻夹金山,4月12日到吴起,到4月13日抵延安结束。我们用10天时间走完了红军5个半月的路。

点击回顾:

(引子)我们用10天时间走完了红军5个半月的路

(一)3月31日-4月1日:昆明——养精蓄点锐,兵发金沙江

(二)4月2日:皎平渡—金沙—水拍云崖暖,九天九夜七条船

(三)4月2日:会理——红军久攻未果开会,宜居古城期待再来

(四)4月3日:安顺场——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

(五)4月3日:泸定——一天一夜,仨马拉松,飞夺泸定,壮哉先烈

安顺场距离泸定桥里。安顺场附近一段是大渡河流向的一个转折点,从泸定桥至安顺场段的大渡河是从北向南流,而安顺场以下则逐渐变为从西向东流。

当时的红军作出如下部署:1师和军委干部团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从安顺场渡河以后沿河东岸赶向泸定桥;由林彪率2师、一军团军团部和五军团,从大渡河西岸赶向泸定桥。要求:东岸的部队在两天半之内赶到,西岸的部队3天赶到。红4团不愧是英雄团,经过整夜的急行军,在第二天早晨6点多钟,红4团到达了泸定桥的西岸,并占领了全部沿岸阵地。他们创下了一昼夜行军里的记录,是真正的飞毛腿!

而我们坐着车,沿途看着风景,悠哉游哉,约90公里抵达泸定。

泸定城一半在东山上,一半贴着大渡河岸,下图红框就是我们住的宏城酒店,在泸定桥的东端,紧贴大渡河,大床房,标准房。

稍事休息后,就该吃晚饭了。酒店顶层是露台式餐厅,坐在这里往下看就是大渡河,泸定铁索桥横跨之上;往远看,是高耸的雪山,一查才知道是贡嘎雪山。夕阳西下,雪山大河,景色是相当的好啊。

明天上午去看泸定桥和纪念碑、纪念馆,坐在这里先回顾下历史:

话接前回。杨成武、王开湘率红4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王开湘和杨成武仔细观察了地形和对岸敌人的情况,决定组成夺桥突击队。他们从踊跃报名的战士中选出了22位,由2连连长廖大珠任突击队长。

下午4时整,总攻开始。全团数十名司号员一齐吹响了冲锋号,4团的所有武器一齐向对岸开火,枪弹如急风骤雨般扫向敌方,喊杀之声震天动地。22名突击队员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挂十余颗手榴弹,冒着敌人的枪弹,扶着桥栏,踩着摇晃不止的铁索,向对岸前进。紧跟在突击队后面的是由3连长王友才率领的第一梯队。他们背着枪,腋下挟着木板,一手抓着铁索,边爬边铺桥板。霎时间,大渡河上,军号声、枪炮声、呐喊声、波涛声,汇成一片,震天动地。

不到两个小时,战斗结束,红军占领了泸定城。守敌被歼一部,其余纷纷向城北逃窜。红军突击队员伤亡3人。

深夜12点,刘伯承、聂荣臻进了泸定城。他们在杨成武、王开湘的陪同下走到泸定桥上视察。刘伯承重重地在桥板上跺了三脚,感慨万千地说道:“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打下泸定桥的第二天,中央首长率大队红军来到了泸定桥。毛泽东对红4团等给予了热烈的赞扬,他说:“我们的红军真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有这样的红军战士,我们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第四天,中央红军的大部队从泸定桥上渡过大渡河。中革军委为了表彰飞夺泸定桥的红4团,除了颁发一面奖旗以外,还给22个首先过桥的突击队员以及团长、*委发了奖,奖给每人一套列宁服、一支钢笔、一个日记本、一个搪瓷碗、一双筷子。

奖品有些寒酸,但对于当时的红军来说,已经相当丰厚了。而我们一行酒足饭饱,照例走上万步,倒头大睡。早上起来,用过早餐,步行几分钟,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泸定桥。

泸定桥是川康交通要道,于年修成,康熙因军事需要和藏汉贸易方便下令修此桥,桥建成后,康熙御笔亲书“泸定桥”。

泸定桥由13根铁索构成,悬于河上约二、三十米的高空中,约有30多米长,近3米宽。每根铁索都有碗口粗,9根作为桥面,4根作为桥栏。铁索由铁环扣成,每个铁环都有30多公分长。桥面铺有桥板,铁索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铁桩上,铁桩上刻有“康熙四十四年岁次酉九月造……”字样。

在桥头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两句诗:“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仿佛在诉说着这险要的地势。

泸定桥所处的地形确实险要。河的西岸是雪峰高耸的贡嘎山,东岸是岩壁陡峭的二郎山,大渡河在两山夹峙之中奔腾流淌。凭高下望,只见褐红色的流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间倾泻下来,冲击着河底参差的恶石,溅起丈多高的白色浪花。流水声震耳欲聋,在这样的河里,就是一条鱼,也休想停留片刻。除了在泸定桥上通过以外,这真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我们从桥的东头走到西头,又从西头走到东头,抚摸着冰凉的铁索,俯看脚下奔腾的河水,倾听波涛如枪炮隆隆,追忆战火纷飞的年代,体味着先辈的壮烈。老首长和我们都来了兴致,纷纷攀着铁索做出冲锋的姿势,拍照留念。只是真的担心手机会掉到河里,上哪捞去啊。

离开泸定桥,去下一个点:位于泸定县城西南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首先扑面而来的是高耸的纪念碑。

为了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50周年,让后人记住这一历史时刻,年,泸定人民开始筹建纪念碑。年3月,邓小平同志为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题写了碑名,台阶左右两侧碑体上有用汉藏两种文体刻下的,由聂荣臻元帅亲自撰写的碑文。由两位老一辈革命家同时题名撰文的纪念碑,全国仅此一座。

纪念碑碑高30.35米,是用钢筋混泥土浇灌而成的,碑体为铁索抽象几何体造型,远看就象一支凌空发射的机枪,近看棱角凹凸有致,线条环环紧扣铁锁链。与碑体紧紧相连的前部平台上,耸立着两尊重约四吨,屈身高4米的红军战士铜像,在铁锁上攀援前进冲向敌人,一个在举枪射击,一个在挥臂投弹,再现了当年夺桥激战中红军战士的雄姿英骨。

在通往纪念碑的道路两侧,是一根根镌刻飞夺泸定桥先烈们的简介石柱,有的连相貌也没有留下,更别说照片了。首长一个一个看过去,没有说话,但我们知道他的心情和我们一样,除了崇敬还有怀念。

飞夺泸定桥关键是“飞”,一天一夜奔袭公里,相当于跑了三个马拉松,真不容易啊。壮哉,红军!

那日清明节刚过没几天,我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