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拉那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恩来谈林业建设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自愈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07.html

在我国建国后27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周恩来对林业建设关怀备至,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对我国国情林情、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林业的主要任务、指导思想、工作布局、方针*策等林业建设的重大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和明确的指示。在周恩来林业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林业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以后的林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  周恩来认为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必须研究资源,而森林资源有限与短缺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年8月24日,他在参加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发表的《建设和团结》的讲话中指出:“讲到林业,中国森林的面积,远不够一个森林国家的标准。”①年10月1日,他在接见西哈努克私人顾问、柬埔寨国家银行行长松山时说,“一个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不能不研究资源,包括地下资源、地上资源,包括水利、森林。”年1月18日,周恩来同志作《关于中小学和职业教育问题》的讲话时指出:“从资源看,我们有不少有利条件,如气候多半处于温带和亚热带,水利条件比较好,地下资源比较丰富,人口众多。可是有两个很大的弱点:第一,耕地少,只有16亿亩不到,占全国土地还不足12%;第二,我国的森林覆盖面也很小,不足全国土地的10%。”年6月21日,他和邓颖超在会见英国前坎特伯雷教长体勒特·约翰逊夫妇时说:“中国最缺乏的资源是森林。文化越古老的国家,越不知道保护森林。”②  周恩来一方面指出:“中国最缺乏的资源是森林”,一方面又指出:中国是一个森林资源消耗大国,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于年9月23日作《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的报告中指出:“林业对供应建设事业所需木材和防止水旱风沙灾害都有重大的意义。”③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发展不能脱离林业,不能不顾森林资源的短缺而盲目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必须对林业的发展给予应有的重视,保持适当的比例。年6月17日,他在接见朝鲜副首相郑一龙时指出,煤炭生产不能脱离林业生产。他认为我国年煤炭生产设想搞到3.8亿吨,经过实际考察是不可能的。其原因之一就是坑木需要的数量增加得很多,供应不上。他说:“我国坑木的采伐基地就在东北,从南方供应一部分,坑木供应不够,无法增加生产。要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木材的迫切需要,必须大力发展林业。”年11月2日,在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成立东北林业、农垦两个总局的决定(草稿)时,他明确指出:“先解决林业问题,这个问题和大家关系很大。不抓木材,钢、煤、矿怎么能上去。”年9月19日,周恩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农业方面先上去,工业才能跟上去。林业还得上去,木材是我们最大的缺口。”  我国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国家。由于“远不够一个森林国家的标准”,因此,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沙化面积扩大,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问题。周恩来精辟地分析了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反复强调森林对于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利设施,减轻水患灾害的重大作用,并鲜明地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水土保持,因住泥沙不下流的问题,必须严禁滥砍乱伐上游的森林,大力植树造林。年9月7日,他在*务会议上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两句话要写适当才行,否则,“靠山吃山”,把树木砍光了,水灾就来了。年4月,他在去三门峡视察时,多次对黄河沿岸的干部和群众说,“要搞好植树绿化和水土保持工作”,“不能孤立地靠修水库来解决防洪问题,必须联系、配合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首先要以水土保持为基础”,并提出了6条措施。其中4条措施是退耕、种树、种草、改造梯田。年8月14日,他在接见外宾时说:“在水利工作方面,除一般水利工程外,还需要注意到植林,我们的祖先把许多山上的树木砍伐过多,以致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我们要注意植林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年2月10日,他在视察海南时说,“儋县、澄迈、琼山成片的开荒,把森林挤掉了,将来台风一来就顶不住了。”④他忧虑琼崖有不少光山,提出水利、造林、水土保持都要做到3年小变,5年大变,8年全部变。他希望海南到那时到处是热带作物,到处是花园芬芳,成为南海一明珠。年5月2日,他视察贵州,对贵州树木砍伐得多了一点深表不安,主张通过蓄水、造林,改变气候,减少旱象。年11月8日,周恩来指出,山区挤林开荒,水土流失很严重,在湖南、福建等省已经看出来了;草原开荒,在内蒙古搞得多的地方,不能护土,不能固沙造林,也看出问题来了。年11月21日,周恩来对阿富汗来宾说,中国长江以北的水库泥沙很多,长江以南的水库泥沙问题也未很好地解决,长江上游地区由于开垦荒地多,砍伐的森林也多,因此泥沙更易流失。年底,在第3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他对江西省委负责人说,“解决兴国的淤沙,一要挖沙筑坝,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严禁乱砍滥伐上游森林,大力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因住泥沙不下流”,“只要我们有雄心壮志,长期搞下去,增加森林覆盖率,兴国的淤沙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他多次列举国内外破坏森林的历史教训,认为这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是造成沙漠化的根源。他说,印度的恒河和埃及的尼罗河流域,是古代人类文化的发源地,当时土地肥沃,农业昌盛,但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了森林植被,所以后来都成了沙漠。我国甘肃省的敦煌一带恐怕也是这样。在周恩来看来,森林资源的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河流淤塞、水患增加、旱象严重、气候恶劣、土地沙漠化。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展林业,保护森林和自然资源,以保持水土。  治理黄河,是我国历代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几百年来在水患灾害面前,多是采取筑堤改道修坝之举,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周恩来认为治理黄河的根本,是在黄河水土流失区域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他多次提出,要在西北大力植树造林,以减少水土流失,以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考虑到西北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他于年亲自批准建立了西北林业建设兵团。他认为,西北自然条件恶劣,气候环境也不好,对于生产不利,必须将西北的林业搞上去,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西北林业建设,不能完全依靠国营林场,要搞一个西北林业建设兵团。  对兵团的工作如何开展,他指示得十分具体,他说:“兵团要搞试点,要深入林区,面向林子,才能建设林区。”兵团造林“要同公社植树结合起来,两条腿走路”,“一要有阵地的发展,二要农林结合,三要亲临前线”。他对当时的兵团负责人说:“西北地区造林要集中在黄河泥沙主要来源地区,不要孤零零地分散搞。分散了,投资很大,功效很小,起不了大作用。”他在听取兵团治理规划后指出:“如果前15年治理万亩,仅是黄河水土保持区的1/9,后一个15年搞大规模机械化,搞起来就快。”“面对黄河流域28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区,只要有雄心壮志,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子子孙孙搞下去,就能战胜它……我们不仅要恢复森林面貌,而且要发展得更好。”十分可惜,由于“文化大革命”“左”的思想的干扰,周恩来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亲自部署的这项根治黄河的宏伟工程,未能得以顺利实施。  建国以后,我国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形势十分严峻。现在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荒漠化面积已达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而且每年还以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早在三十多年前,周恩来就尖锐地指出:“我最担心的,一个是治水治错了,一个是林子砍多了,治水治错了,树砍多了,下一代人也要说你。”“工业犯了错误,一二年就可以转过来,林业和水利犯了错误,多少年也翻不过身来。”他多次强调,“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总得坚持到21世纪”,⑤丝毫不能忽视,丝毫不能放松,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今天,我们重温周恩来“植树造林是百年大计”的思想,对于科学认识国情林情,科学认识农业、水利、林业建设的相互关系,科学认识林业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认识规划和建设大型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下决心把林业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百年大计”来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业的主要任务是植树造林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木材是支撑国家建设的重要原材料。为了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林业部门的重要任务是生产木材。大量采伐森林,使森林资源大幅度下降,将会导致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周恩来是我国最早洞察这一问题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周恩来及时指出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不能不顾森林资源的短缺而盲目发展。年2月,他在接见出席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的有关负责同志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过去光看到林区采伐,我看你林业部,主要还是抓造林”。“林业部要面向全国,主要任务还是植林”。“林业部要把主要力量放在南北方造林上”。⑥  围绕“主要还是抓造林”,周恩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具体部署。  一是抓各种防护林建设。根据森林的不同作用,周恩来提出了建设防台风林、防沙林、水土保持林、护路林的要求。年,他视察海南岛时,强调了森林对防御台风的作用,首先提出要建设沿海防护林带。现在的“三北”防沙林的建设,也是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开始运筹决策的。他指出,沙漠化是森林植被被破坏的结果,要防止沙漠化,必须建设防沙林。他还说:“陕北防沙林带有人烟,地面水浅,就可以造林。靖边、定边高原水位低,不容易成林。要有选择,有阵地地前进。”他还提出,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必要建设保持水土的防护林。他多次号召在铁路两旁、公路两旁植树,提出了建设护路林的问题。  二是抓国营林场建设。年他亲自过问办成32个试验林场,并且迅速推广国营林场建设的试点经验。今天,在国土保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的个国有林场,有85%是在年之前建设起来的。  三是抓根治黄河的西北地区植树造林。  四是根据我国山区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开发,把发展经济林与搞好水土保持紧密结合起来。年前后,周恩来视察大寨,对陈永贵说:“虎头山上要造林,不然,梯田造得再好,水土也难以得到保持,只有造林植树,有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保证粮食丰收。”以后,年、年和年他又3次亲临大寨,嘱咐大寨人要把所有的山头都绿化起来,要多种树,发展林业,水果树、干果树、木材树都要种。⑦年春,他3次亲临邢台地震灾区,视察灾情,慰问群众。他到了巨鹿县何家寨大队,看到那里是茫茫碱滩,一片洼地,几里不见一棵树,就关切地对干部社员说:“这里太荒凉了,你们要学大寨,学习劳动模范王国藩、吕玉兰,要植树造林,改造碱滩。”这个大队10年后实现了绿树成荫,林茂粮丰。年,周恩来到云南,看到我国试种的橡胶成功,指示说,要鼓励大家在荒山区多开胶林,为我国的橡胶事业多作贡献。年初,周恩来访问阿尔巴尼亚时,了解到当地的油橄榄树出油率很高,对解决人民食用油很有好处,表示要引种,阿方当即赠送给我国1万株油橄榄树苗。经过广大林业职工和农民多年的努力,油橄榄在我国的引种获得成功。  周恩来不仅明确地指出了林业的主要任务,还明确提出了“面向全国,依靠全*全民”的林业建设方针。他早在年就指出:“我国的森林资源是不足的,除了必须加强国家的造林事业和森林工业、有计划有节制地采伐木材和使用木材以外,还必须在全国有效地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护林造林运动。”⑧年他进一步指出:“造林也要两条腿走路,要依靠6亿农民。四旁植树也是大工作。”林业“要面向全国,依靠全*全民”,并对如何抓好群众造林,推动全社会办林业提出了具体要求:“要调查公社的造林办法,总结推广经验。”在工作部署上要突出重点,这就是“国营与群众营林,重点放在群众;伐木与育林,重点放在育林;前方与后方,重点放在前方(指林*和林业生产第一线)”。“北方8省(指豫、鲁、冀、晋、陕、鄂、皖、苏)地区大,人何多,树林少,造林工作搞起来,能很快发展……南方林业的造、护、用都很重要”。周恩来关于林业要“面向全国,依靠全*全民”⑨的重要指示,是走适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林业发展道路的指导方针。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是植树造林主要的依靠力量。建国以后,在周恩来的关怀下,总结了一套农民造林的经验,从发展林业专业队到兴办社队林场,“造上一片林,留下一批人,管好一片山,办好一个场”的做法,成为我国农村发展林业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完善分配制度的乡村办林场的形式,仍然不失为今天乡村林业发展的重要组织经营形式之  为了使全社会办林业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年周恩来首先提出:“从中央到地方,每个负责同志,除年老有病的外,每年都要带头种树,要养成一种风气,并对此事作出相应的规定。”⑩年,在邓小平的积极倡导下,全国人大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成了一项国家的法律制度。邓小平带头参加一年一度的义务植树,并号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年,坚持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江泽民年发出了“全*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年至年,全国累计义务植树亿株,植树造林、爱林护林的社会风尚已在我国初步形成。  今天,我们重温周恩来关于林业“主要任务是抓植林”,“要面向全国,依靠全*全民”的重要指示,对于我们更加坚定地把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确定在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发展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把培养和发展森林资源作为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对于我们继续探索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发展道路,坚持和发展适合国情的、具有本国特色的林业建设的基本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千万要注意保护好森林  “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是周恩来关于林业建设的重要思想,确立了我国林业建设的基本方针。他多次指出,森林采伐不能违背科学的方法,没有护林和育林,森林地带就会成为荒山秃岭。如何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首先,他根据林业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辩证地阐明了培养和利用森林资源之间的关系。他在年指出:“林业的经营一定要越伐越多,越多越代,青山常在,永续作业。”并说:“这四句话要联系起来考虑。不能说越多不伐,一定要给任务。不给任务不行。越多越伐,也不是伐过头。采伐是有条件的。要合乎这四句话。”他针对当时存在的重采轻育的问题指出:“你们(指林业部门)再不能把破坏自然当做慷慨,搞不好和赫鲁晓夫一样。咱们要慎重,林区开荒也要注意这个问题,违背自然规律什么都做不通。”他又说:“用剃光头的办法采伐,采光了就走,修一条路废一条路,这怎么得了。不能吃光了就算,营林是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当败家子”。“总之要使林木长的多些,用的少些才好。”周恩来要求联系起来考虑这四句话,一方面,“越多不伐”不行,要给任务;一方面“代过头”也不行。这两个方面,他更担心的是过度采伐。年2月,他在接见出席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的有关负责同志时,十分不安地说:“全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0%多一点,16年砍了万亩,造了万亩(指国营),还是赔了。20世纪还有三十几年,再赔下去,不得了。”早在年,他在《关于林区经营问题》的批示中就指出:“采伐不得超过规定任务。要特别提起注意的是,不能把采伐木料当成财*任务去做,而要科学地合理地去采伐,即用护林育林的长远打算去采伐。”采伐多少要掌握一个度,周恩来认为这个度就是“长的多”,“用的少”,即“消小于长”,这就是决定采伐的前提条件。根据周恩来的这一思想,我国年试行、年正式颁布实施的《森林法》中明确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森林采伐实行了限额管理制度。  如何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周恩来在强调采育结合的同时,特别强调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年他就指出,我国森林“基础太小,林*不修,森林采伐不按科学的方法,这都需要大力整顿。如东北森林地区,据调查,如果林业工作不加以改进,快则10年,慢则25年,就完全毁了。不科学的采伐,没有护林和育林,森林地带也会变成像西北那样的荒山秃岭”。年6月,他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视察,看到延边的山山岭岭森林不少,就一再叮嘱:“千万要注意保护森林,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子孙后代的问题。森林保护不好,后代会骂我们的,那还搞什么社会主义。”11他看到延边龙井附近的帽儿山还没有绿化好,就指示要把坡坡岭岭都栽上树,要把森林保护好。年4月,周恩来到被称为天然的“森林公园”和“动物王国”的西双版纳时,看到许多地方都在开垦,有的把陡坡上的林木也砍光了,就语重心长地说:“西双版纳号称美丽富饶之乡,如果把森林破坏了,将来也会变成沙漠,后果会不堪设想。要合理砍伐,保护森林,要保持水土,要保护自然资源。”对于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问题,周恩来一再叮嘱“千万要注意”,并把这个问题提高到“关系国计民生、子孙后代”,“保护不好,那还搞什么社会主义”的高度来看待。  为了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周恩来十分重视林业法制建设。早在年7月27日,在讨论木材供应困难时,他就说:“今年2月公布的农林指示中说不要乱伐木材,但是没有说伐了怎么样。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教育,一方面要搞些法规来使其有法可依。这样才能把木材采伐引上计划性。”年5月23日,林业部副部长惠中权向周恩来汇报林业“三五”计划。当谈到世界各国管理林业都有个《森林法》时,他再次提出,我国要搞个《森林法》,主要是集体所能接受的东西,由国务院颁布施行。改革开放以来,周恩来的这一思想得到了体现。年,我国《森林法》颁布实施。为了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周恩来十分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年10月7日,在接到东北、内蒙古等地林区先后发生火灾的报告后,他在给东北人民*府的指示中要求:“望督促各级*府加紧防火救火。”年3月2日,他在《关于年全国森林火灾情况的报告》上批示:“此件由*务院转发各大行*区、内蒙古自治区,并责成有关省区对其应负的责任进行检讨,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并以书面报院。”12同日,他又给毛泽东、刘少奇、朱德、李富春写信。信中说:“火灾的损失实在太大,年伐木万立方米,年预计伐木万立方米,今年拟伐木万立方米,而去年火灾便损失了万立方米,似此非严加管制不可。”13周恩来在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26年的时间里,国务院几乎年年发布严防森林火灾的指示。他说:“森林起火是每年的大事,要向广大群众进行爱护公共财产的教育,进行防火常识的教育,同时要作出规划,制订措施,配备防火扑火必要的工具和制品。”周恩来要求林业部对护林防火工作一定要有一个副部长专管。专管副部长不在家时,在家的副部长要兼管。护林防火要研究特殊情况,要检查护林防火机构是否可靠。为了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周恩来还提出,必须合理地分配紧缺的木材资源,使其得到最佳利用。年12月28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年的8项工作,第一项就是使木材等紧缺资源得到最佳利用。他说,从木材、煤炭、钢材来看,都是有限的。有限的东西,要不用在最有效的、经济效果比较大的、利于全局的方面,就很不利。他认为停减一部分企业的木材等资源的分配,是要有所舍才能有所取,是以退为进的正确决策。  “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千万要注意保护好森林”,是周恩来林业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一二十年来,尽管我国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方面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特别是这几年逐步实现了森林覆盖率与蓄积量的双增长,成绩不小,但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森林资源很少,人们对林业发展规律认识不够,多年形成的林业经济体制、机制、*策不太适应林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致使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的扭转。80年代末以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行动纲领,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森林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和纽带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林业肩负着改善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怎样在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考虑眼前又考虑长远,既对当代负责又对后代负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进行科学决策,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力度,真正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确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管理体制要符合林业特点,林业科技要先行  林业具有自身特殊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根据林业的特点,周恩来强调对国有重点林区要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管理。年8月6日,他写信给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强调内蒙古林业与东北林业“如不很好整顿,东北10年后(每年砍伐万立方米),东蒙25年后(每年砍伐40万立方米)便将无好木可伐,而森林培植至少需80年为一期。”“从林*、林业观点来看,保林、育林、伐林如没有统一计划、统一管理,只从地方经营和收入着眼,其害与水利之不统一相等,而时间性更过之”。14年,经*中央、国务院批准,林业部成立东北林业总局,直接领导和管理东北和内蒙古林区的林业生产建设。为了加强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营林工作,年周恩来又提出,东北、内蒙古地区的营林所要恢复。其他地区的营林工作,也恢复林业指导站,以加强指导。周恩来认为林业管理的集中统一必须与因地制宜结合起来。他提出像东北、内蒙古这样的大林区直属林业部统一管理,对于小的林区,由地方管理,群众性造林要交给地方去做,林业部起指导作用即可。伊春林区原来是多县市交界地带,森林面积大,资源丰富,但建国初期没有一个集中统一的行*领导机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年他批示:“将以前各县都不管的这一地区单独划分出来,成立伊春特区*府,既管林业,也管行*。”建国初期,他在给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主席《关于林区经营问题》的电报中要求,“为加强护林防火及合理化经营,希大量训练干部,于各级人民*府内建立林*机构,充实采伐机构,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与督促检查”,并将此件抄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人民*府。年,周恩来亲自批示,抽调部队,组建护林武装部队,加强对东北、内蒙古森林的保护管理。  针对建国以后林业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他提出林区建设应“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15要“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因地制宜,全面发展”。近些年来,国有林区的可采森林资源大量减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林区人口大量增加所造成。如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已由开发初期的几万人增加到现在的50多万人。对于这个问题,周恩来年就早有预见。他提出:“为了减少大量人员进山,造林和森林采伐可采取征兵入伍的办法来解决劳动力的问题。”  周恩来十分重视林业科技。第一届中央人民*府成立时,他任命林学专家梁希为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部长,并多次对林业科技人才培养提出具体的要求,指示要充分发挥林业科技人才的作用。年,林业部梁希、李范五等部领导,为加快开发大兴安岭林区,向*务院提出了引进苏联专家与技术设备,进行森林航测的方案。周恩来十分重视。在他的关怀下,经国家批准列入苏联援建我国项目。同年,周恩来率领中国*府代表团赴苏谈判,指定林业部副部长李范五参加,达成协议后,随即组织实施。从此开创了我国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航测的新局面。年,周恩来到西双版纳看到不少地方的森林远看郁郁葱葱,近看却有不少是弯弯曲曲的无用之材,当即嘱咐科学工作者,一定要协助当地研究如何解决好合理开垦、保护自然资源的问题,如何使无用之材,让它变为有用之材,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建国以来,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在国土保安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功不可没。但是,国有林区人口剧增,可采森林资源越来越少,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林业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到了非下决心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文革”以后,重点国有林区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但是,国有重点林区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变,林业自身的规律没有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在借鉴世界各国林业管理体制的经验,研究如何推进重点国有林区经济体制、管理体制改革,真正把国家最宝贵的这几块生态屏障管理保护好的过程中,重新学习和深刻理解周恩来当年关于林业管理体制方面的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对我们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周恩来对林业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们在为实现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宏伟目标的奋斗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地依靠科技,并使林业科技与林业生产建设紧密结合,真正发挥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作者单位:林业部)  注释:  ①、③、⑤、⑥、⑧、⑨《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页、第页、第页、第页、第页、第页。  ②、⑩《周恩来年谱》—中卷,第页、第页。  ④《周恩来与治水》第页、第页。  ⑦《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您》第一辑,第页。  11《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您》第二辑,第页。  12年3月2日周恩来《关于年全国森林火灾情况的报告》上的批示。  13《周恩来书信选集》第页。  14《周恩来年谱》—上卷,第62页。  15《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您》第二辑,第页。  《周恩来百周年纪念论文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